建湖中专:非遗“驻”校园 文化育新人
2024-09-09 15:53:00  
1
听新闻

活灵活现的剪纸,聚精会神听讲的学生;矫健腾飞的金龙,铿锵有力的锣鼓,大声喝彩的学生……9月6建湖中专举办非遗社团活动,校园热闹非凡,尽显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建湖地处里下河流域,吴越文明与楚汉雄风在这里交融渗透,孕育了开放包容的淮乡文化,诞生于此的淮剧、杂技双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建湖中专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以文旅融合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模式,依托地方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有效引入淮剧、剪纸、舞龙、击鼓等非遗文化进校园,让古老的非遗文化与年轻的新一代相交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相碰撞,推动了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体验和发展平台。

建湖中专在非遗教育方面构建了完善的体系,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到实践活动,每一环节都紧密相扣,形成了独特的非遗教育模式。在各系部成立舞龙、剪纸、淮剧等非遗社团,开设非遗第二课堂,与江苏省杂技团合作增设了“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文旅专业将剪纸作为选修课,邀请非遗专家担任兼职老师到校授课,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非遗文化的精髓,使文旅专业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非遗传承,更好地服务地方文旅产业发展。

学校成功获批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该平台在非遗传承人的引领下,通过师徒制、工作坊等形式,将非遗剪纸技艺传授给学生,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每堂实训课,老师手把手教学。我不仅学会剪纸技艺,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剪纸文化,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2022级学生刘艺铭正在学校剪纸社团学习已有两年,对未来信心满满。

在传承的基础上,学校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非遗技艺的创新发展。通过与现代设计、科技手段的结合,非遗剪纸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冈西剪纸为例,传统的工艺传授是‘师徒制’,而‘现代学徒制’是把传统手艺与学校专业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结合在一起,为剪纸行业传承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该校副校长林啸虎说,在校园非遗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该校注重非遗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聘请了县图书馆馆长、冈西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唐进文等专家领衔非遗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聘请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杂技团教练曹蕾担任旅游专业外聘导师,这些专家不仅具有深厚的非遗技艺功底,还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和教学。

学校各系部成立非遗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参与非遗社会实践活动,让舞龙、击鼓等非遗社团积极参与到地方文化服务中,提高了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建湖中专坚持活态传承、与时偕行,着力培养优秀非遗文化人才。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报道了建湖淮剧小镇剪纸迎新春活动,学校剪纸社团成员葛景华同学出现在镜头前,原来她是跟省级非遗项目“冈西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唐进文老师一起参加活动。“制作《龙腾盛世》这件作品历时几个月,融入我的创意,并且突破传统材质和造型,独具匠心。”葛景华说,她原本只想做一件常规作品,但指导教师黄薇鼓励她在手法、材料上创新,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葛景华坦言,她初中毕业时性格内向,学习剪纸让她变得更自信,还竞选上了副班长,“学习剪纸让我更加专注做一件事,脾气也变得平和”。

建湖中专不仅在校园里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学习氛围,而且每年都会在淮剧小镇、文化剧院举行师生非遗作品传承暨“现代学徒制”教学成果展,还开展毕业生作品展、校园非遗讲解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广阔舞台,全方位展示学生的技艺和作品,全方位打造非遗文化创意创新平台。

“学校通过专业优势将建湖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做文化和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积极探索实践文化自信入脑入心,培养有强烈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湖中专党委书记朱长安说,学校将继续深化非遗育人工作,深入促进校园文化与地方非遗文化的融合,为培养更多具有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贡献力量。(朱长安 卞加进 杨林)

标签:
责编:李艳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