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在常州破圈发展 多维度资源整合 实现“全学段贯穿”
2024-09-29 11:15:00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通讯员 刘磊 曹奕 记者 郭靖宇  
1
听新闻

“同学们,卤蛋老师又来啦!你们见过跳舞的绿豆吗?今天让我们跟随四(3)班的魏文婧同学一起,观察一下绿豆是怎么跳舞的吧。”常州市红梅小学的张璐丹老师在学校里有一个外号“卤蛋科学老师”。她制作的科学实验短视频受到了广大学生欢迎,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做实验,拍实验的行列。

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常州的多家学校,近距离观察了当地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新思路、新做法、新举措。

“卤蛋老师”说科学:科学教育≠只教科学知识

张璐丹是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的一名科学课老师,今年已经是她从教的第四个年头了。“从刚开始的迷茫,到如今的幸福感满满,心态的改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我的学生。”回想起走上讲台的第一年,作为科学老师的她接手了学校的车模社团。车模为何物都不知道的张老师带社团的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教“老社员”们如何拼装车子模型。“车模队的那些大孩子们,一边开玩笑似的嘲笑我是菜鸟,一边耐心地指导着我拼装,小强就是其中的一员。”张璐丹老师告诉记者,小强的学科成绩不算太好,但是非常喜欢拼装车模。“一开始的时候,有的同学会拿小强成绩开玩笑,但是在后来的杯赛过程中,小强刻苦努力地准备着,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张璐丹老师表示,那次比赛中,小强获得了唯一一个一等奖,听到成绩的时候,大家很惊讶,继而一起鼓掌表示祝贺。“那次之后,他变得越来越自信,成绩也慢慢进步了。”

“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有同学因为拼音输入的错误,将我的璐丹打成了卤蛋。”张璐丹老师走上讲台之后,将错就错地自称起“卤蛋科学老师”,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随后,她又趁热打铁,通过红梅实小的自媒体账号面向家长推出的“卤蛋老师揭秘科学”的微信小视频,已连续播出10期,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据介绍,红梅实验小学的“梅好”少年科学院于2023年2月正式揭牌后,2023年11月,小院长周妍雅凭借新颖的选题、扎实的实验挑战,在常州市第九届创新实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2月,学校第十五届科学嘉年华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全校共计1035人次挑战11项比赛。

2024年1月,学校科学探索馆建设启动,结合科学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月初,由该校协办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第二节全国研讨会在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隆重召开,师生环保意识及科学素养得以提升,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了红梅力量。红梅实小积极变革学生参与发现、参与探究、参与创造的科学育人路径,有效建构协同育人生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从小在红梅娃心中播撒科学创新的种子。

科学教育实现破圈发展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是当地一所热点高中,深耕科技教育20年,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和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立足于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逐渐将“科技创新”发展为学校特色。如今,该校拥有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2个,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1个,在研课题项目13项,其中,省级规划课题6项,市级规划课题7项。“环境教育课程基地”融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等课程,地质科普馆、智能温室系统、能源实验室、水样分析实验室、风光互补系统等让学生“学在其中”。“创想智造”课程基地集创意、设计、开发、实践于一体,拥有苏-33全真模拟机、专业飞行模拟器、VR飞行头盔、激光切割机、数控雕刻机、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彰显科技特色,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前瞻性课程项目引领学生发展,成为我校课程改革的标志。同时该校还是全国智慧教育实验学校,正以“互联网+教学”为载体,不断优化教学生态,提升学习品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早在今年5月9日,常州市首家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联盟成立。该联盟由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三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发起,联合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等共同成立。联盟将从三个“一体化”展开积极探索,致力于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学段培养链,形成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

常州市天宁区同样打造“一圈一盟”基地,整合社会科学力量。以学校为中心,3 公里范围内为一圈,整合科研院校、科技场馆、科技企业等优质教育资源,推出100个校外实践研学基地,形成“一圈一盟”,鼓励学生的科学兴趣班和课后服务的科学主题课程能走出校园。在暑假期间或重大节点时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需求,推出“行走的科学课”,与校内实践教育互补增效。例如2024年5月9日,博爱小学组织学生走进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实地观看嫦娥六号的火箭发射,返回后向全区学生开设“嫦娥讲堂”,介绍探月的知识,并推荐讲述航天员奋斗故事的广播剧《问天》,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让完整的科学小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发芽。

青龙片区的龙锦小学、青龙中学牵手常州信息技术学院,依托大学航天资源,建设“龙霄航天馆”,聘请中国工程院龙乐豪院士为场馆的院士导师,开发“梦圆九天”航天主题研学课程及营地课程,培育了一大批中小学生的航天梦想和研究志趣。解放路小学的化学元素馆,清凉小学的气象文化馆,雕庄中心小学的新能源文化馆等都在开发与使用之中。常州市天宁区作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紧密结合国家科学教育的时代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做科学教育,以科学的精神育科学素养。

与此同时,天宁区各校建立家庭科学教育指导中心,提供科学教育资源和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成为孩子科学学习的参与者。以“是真的吗?”为系列主题,发掘生活中新闻事件里蕴藏着的科学元素,聚焦热点、趣点、盲点,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就地取材,开展贴近日常生活的亲子科普阅读、小实验、小创造等活动,让科学学习融入亲子生活、社会生活,让科学的种子在家庭中生根发芽。

在“钟楼少年科学院”,学生们可以恣意畅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依托此,钟楼区教育局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入选省“双减”工作中科学教育典型案例。“1+10+N”的少科院品牌打造全覆盖平台,学生能在此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科学教育实现“全学段贯穿”

常州市近年来建立了“全学段贯穿”的科学教育机制。各地各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科学课程体系,加强探究式教学与跨学科实践,实现各学段科学素养培育垂直贯通,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小学一年级开设科学课,每学年信息技术教育不少于35课时,初中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占总课时18.6%,高中普遍开设与科学素养相关的创客、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校本课程。

为盘活区域内各类科学资源,实现社会资源与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对接,常州市教育局与科技局、科协建立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区域内科学教育协同机制。全市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学校科技场馆中可用于中小学科学启蒙的资源,全面形成覆盖全区域的科学教育同盟。基地学校共建课程机制,从特色学校中招募建立起一支跨学校、跨学科的教师课程研发队伍,结合基地资源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科学体验课程。此外,还创新实施路径,在研学等实践活动中,将科学思维引入各类主题课程,让科学教育常态化、立体式实施。 培育科学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常州市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通过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城乡牵手等项目,增强教师科学教育意识与能力,带动区域科学教师协同发展。目前,全市95%以上的科学教师具有省、市级优秀辅导员证书;44%的科学专职教师获市(区)级基本功、评优课竞赛奖项,31%的科学专职教师获评市(区)“五级梯队”。

依托省内首创的青少年俱乐部管理模式,常州市组织参与国家、省市级各类学生比赛与师资培训,以点带面,带动全市科技教育发展,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同时积极挖掘85位常州籍院士在追求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奋斗精神,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道德讲堂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

标签:
责编:王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