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南京市江宁区召开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推进会。会前,参会领导参观了江宁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会上,该区司法局通报涉外法治建设情况并播放涉外法律服务宣传片,区政府与东南大学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部分企业与法律服务机构签订涉外法治服务协议,南瑞集团分享了涉外法治案例,4家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江宁区区长黄成文,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郭兵,市司法局党组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徐晓洁等出席会议。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国企集团、开发园区、省市区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涉外企业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
近年来,江宁区司法局瞄准 2025 年、2030 年、2035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积极探索涉外法律服务路径和运行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突出系统集成,提供“一站式”服务
构建“1+2+N”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打造1个中心。依托现有的江宁区法律服务产业园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设置“一窗一厅两室”,整合知识产权、商事调解、涉外业务、智慧法务等服务模块,实行专人专岗专责,努力实现“一门进、一网通、一次办”。设立2个站点。发挥各类涉外平台集聚优势,在“海智湾·双创服务中心”和侨智港设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将专业法律服务融入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全过程,做好对涉侨人员和涉侨企业的法律服务工作。整合N个平台。规范江宁区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加强与全省16个海外法律服务平台的对接,推进港澳台驻内地联营所代表处建设,延伸服务触角。
强化支持保障,提供“专业化”服务
将“外部引智”与“内部育才”有机结合,凝聚涉外法律服务合力。强化智力保障。引进江苏新高的、江苏致邦等律所以及涉外翻译、公证、仲裁、知识产权服务联盟机构20多家;组建包含40多家机构、90多名专业人才的涉外法律服务智库,并根据需求持续拓展;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组建涉外服务联盟,畅通衔接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人才保障。发挥大学城优势,与东南大学法学院联合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举办涉外法治论坛,强化培训指导,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涉外法治工作队伍。强化政策保障。出台《江宁区关于推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大地区发展贡献、机构引进发展、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力度。
创新智慧应用,提供“全时空”服务
在提升服务效能上下功夫,依托“我的江宁”APP,专门研发涉外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宁护航”。在宣传展示方面。全面介绍全区涉外法律服务阵地、渠道、内容以及涉外法律服务政策、法律法规等,为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提供指引,增强涉外投资贸易信心。在力量整合方面。公示涉外法律服务智库专业机构和人才,同时设置资源力量加入端口,让有能力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机构和人才申请加入,增强资源汇聚功能。在服务供给方面。加强涉外公证、仲裁、翻译、调解等服务网站、小程序链接指引,满足企业线上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同时,设置涉外基础问题问答、申请预约窗口,确保一般性问题提供参考性解决方案,专业性问题预约专家保障。在服务成效方面。设置运用管理员端口,确保申请人与网络后台管理员能够随时联系,设置满意度评价、投诉监督等功能,确保涉外服务有质有效。
坚持效果导向,提供“精准化”服务
积极探索“涉外法律服务+”模式,优化涉外公证、海外尽职调查、域外查明、涉外法律咨询、涉外案件办理、海外投资政策宣讲等服务,不断提升供需匹配精准度。“清单式”供给。围绕国际贸易、跨境投融资、国际知识产权、跨境婚姻家事、跨境电商、跨境争议解决等6大类服务领域,建立服务事项清单,方便当事人自主选择、按需点单。“组团式”对接。围绕全区涉外重大工程、重要领域、重点产业,聚焦欧美、东南亚、非洲、港澳台等4大地域分别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发挥资源统筹优势,做精做专做优。“项目式”定制。围绕全区境外投资的160余个项目,联合区外事办、商务局、侨办、台办、开发园区建立海外法律服务项目库,组织相关企业与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
江宁区共落户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66家,去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9.3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335.6亿元,分别占全市18%、24%;共有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企业115家,项目165个。江宁区有律所48家,律师人数超过1000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43家、涉外法治人才近100名,以强大的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桑华玲 何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