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补习,怎么变成了“拿钱买分”
国庆长假,对于很多有学童的家庭来说,应该是举家旅游的日子。但是北京西城区初中二年级学生家长孟颖并没有这样的安排,她趁着电商折扣,为儿子选择了数学辅导课,花费近三万元。
“这样直到寒假结束,我家小伙子的双休日都将有固定的一段时间在刷题中度过。孩子喜欢数学,这样的安排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孟颖告诉记者。
孟颖一家是工薪家庭,三万元是她和丈夫“一个月拿到手里的全部工资”。但是她缴起费来毫不犹豫,她说:“我们家基本实现了‘补习班自由’。为了实现这个自由,在其他方面,都可以‘吃土’,这是我们的共识。”
“一对一”“提分班”“竞赛班”“思维班”,补习班的种类繁多,还有“几位家长私下组班请学校老师下课后为孩子补习”的“熟人班”。北京市海淀区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这样的班对师生来说“都是双赢”。“这相当于拿钱买分。”这位家长神秘地说。
补习,对学童来说意义何在?对他们成绩的提升是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记者采访了一线教师和培训机构负责人。
“成绩提升了,但是‘毛病’也种下了”
“每次家长请教语文学习的秘诀,老师总是说‘多看书,不用着急上补习班’,然而,真正这样做的家长不多。家长的选择可以理解,但矛盾在于为什么有些人为了上好学校不惜大气力买学区房,而真正上了学,却不愿意在学校深挖,要接着上花费不菲的补习班呢?为什么一些家长宁愿花高价上补习班却不愿意花很少的钱,为孩子多买几本书呢?”
在学校读书之余,再来几个课外补习班,对于今天的学童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北京市海淀区一所中学初中语文教师小鱼老师从教数十年,在他的班级,完全不上补习班的学生寥寥无几。
在他的观察中,一些孩子早上7点多到校,晚上5点多放学,来不及吃晚饭,就赶场一样背着书包一脚踏入补习班的大门。晚饭一般是家长或补习班老师订的快餐,就这样一下学到8点多。“等回到家里,正常情况下应该洗漱就寝了,但是还有四五科作业等着他们。”小鱼老师说。
这样辛苦,成绩确实有所提升。但是慢慢地,小鱼老师也发现学生身上出现了一些“滥用技巧的毛病”。有一次,他在班里出了个作文题《我因拼搏而成功》。一位学生这样写:“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阴遏,飞向云霄……”连续几个排比句气势宏大,但是,就是不提“我”是怎样拼搏的,显得“言之无物”。紧接着,他看到了下一篇:“虽然我是涓涓细流,但终会拥抱大海;虽然我是稚嫩的幼苗,但终会成为参天大树……”不用说,这两个学生是一个补习班教出来的“成品”。他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一问,果然如此。学生告诉他,补习班老师说,作文开头必须抓人,几个排比句增加语势,生动形象。
小鱼老师认为,这种滥用技巧的毛病,反倒阻碍了学生在学好语文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种子、雄鹰、大树、溪流,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尽管读者对于文字的欣赏各有不同,但是‘真诚’才是作文的生命力所在。”
小鱼老师也曾跟学生一起看过补习班的补课视频,他发现,就语文这科来说,一些补习老师讲解不规范。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次,我跟学生一起看了十几分钟网课,挑出5个错。除了语法上的错误,一个老师还为了提分给学生出‘馊主意’。有一道中考作文题叫‘__并没有结束’。有学生说要写‘爱并没有结束’,被老师制止了,说可以写‘奋斗并没有结束’或拼音顺序在后面的词语。原因是中高考老师改作文卷子是按音序从‘a到z’排列的,音序在前的会先批改。先批改的一般比较严,分给得‘紧’,后面的卷子给分会越来越‘松’,能‘占到便宜’。”“改卷有没有这个规则先放下不谈,如果就为了提分,什么招都想,到底对学生是好是坏呢?”谈到这里,小鱼老师哭笑不得。
每一次有家长向小鱼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秘诀,他总是说“多看书,不用着急上补习班”,然而,真正这样做的家长不多。他理解家长的选择,但矛盾在于:为什么有些人为了上好学校不惜大气力买学区房,但是真正上了学,却不愿意在学校深挖,而是要接着上花费不菲的补习班呢?为什么一些家长宁愿花高价上补习班却不愿意花很少的钱,为孩子多买几本书呢?
“不是谁来教,而是他们愿意被谁教”
“每每有家长问到我,孩子需不需要上补习班,我会告诉他们,你们的孩子如果认可补习老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去试试。因为学习靠的是自己形成完整的‘思维能力’,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起作用。”
身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北京市西城区,孟颖孩子上的中学是传统意义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小鱼老师提出的问题,她给出了解答。“甭管以后高中去哪,都是要看学习成绩的。初中每次考试都排名,学校有各种暗地里的实验班,师资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分层教学,尽管这样的安排有‘因材施教’的原因在,但是落到自己孩子身上,就会觉得普通班和实验班的师资没有办法比。所以,我们要抓紧每一次可以进步的机会。”孟颖告诉记者。
“儿子上初一的时候基本上是班级前五,年级前十到十五,这次考了班级第一,年级第四。刷题班还是有效果的。补习班老师帮忙查漏补缺,孩子的基础能打得更牢一点。而且就学习效果来说,在学校的环境更紧张一些,补习班脱离学校,和老师之间没有多少‘被管束’的感觉,相处更轻松自在一些。”孟颖说。
和她持相同观点的家长还有很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不少家庭,“补习班”的费用是家庭必备开支。
为什么补习班如此受家长追捧,甚至到了让家长宁愿“吃土”也不愿意舍弃的程度?新航道英语上海学校负责人邓碧云认为,“第一是大部分同步辅导培训机构都会超前学一些,让孩子在校内学得轻松一点,或者是深入一些,让孩子具备一些解答疑难题的能力。第二是辅导班大大提升了孩子在非校内时间的学习效率,比如孩子在家自己看书学习和在机构课堂上学习,是不一样的。第三是社会营造的恐慌情绪,被环境推着要去补习。”
哪些孩子适合补习?邓碧云给出的答案是,“中间层的学生补课都会有一些效果。学霸和学不进去的孩子,不适合补习。”邓碧云说,“当然,学习效果主要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态度,能力和态度越好,家长花钱越少。”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班主任方玲的佐证。“适合上补习班的孩子,是有一定学习方法,但是还没有完全得心应手的孩子。其实对于这类孩子来说,不是谁来教的问题,是他们愿意被谁教的问题。每每有家长问到我,孩子需不需要上补习班,我会告诉他们,你们的孩子如果认可补习老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去试试。因为学习靠的是自己形成完整的‘思维能力’,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起作用。”方玲说。
“学习不仅是比学赶超,更是逐步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补习班讲的是提分,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校里学到的。”
“好的校外培训机构环境应该是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而不是现在的‘以提升考试成绩’为唯一目标。”
不可否认的是,补习班的效果被“夸大”了。方玲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培训机构都会贴出“喜报”,某某学生中考全区第几,某某学生高考榜上有名。“这些说法完全是虚假宣传。孩子每天8小时在学校学习,哪怕每周天天去培训班,也不可能比在学校学习时间还长,孩子考得好,怎么全成了补习班的功劳了?”
小鱼老师也看到这个问题,每家机构都会对比,从一模到中高考,学生的单科成绩提高10分以上。“我建议家长关注一下孩子学校上一年的一模和中高考成绩对比,你会惊喜地发现,全校学生单科平均成绩差不多都提高10分。因为一模的出卷难度会比真题略难一些,这是平时训练,所以会从严要求。”小鱼老师告诉记者。
小鱼老师认为,补习班讲的是提分,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校里学到的。他在学生的物理课补习班发现,补习老师讲“滑动变阻器”时只会讲到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他的同事,一位初中物理老师告诉他,课堂上,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如何改变电阻、改变电阻的弊端是什么”等七个严密逻辑联系的问题,逐步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补习班三五分钟就解决的问题,课堂要讲上两节。“学习不仅是比学赶超,不是简单讲效率就能完成的。”小鱼老师说。
尽管课外和课内,一个急速快进,一个稳扎稳打,但是压力层层传导,补习的强度越来越大,家长花费的金额越来越多。良好的课外补习生态是什么样的?邓碧云坦言,机构也希望放缓,“好的校外培训应该是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而不是现在的‘以提升考试成绩’为唯一目标。培养能力是一个慢活,讲思维讲基本功;但是提分是一个短期见效的活,讲技巧讲捷径。”
小鱼老师认为,正常的校外补习环境应该是“校内的补充”,而不是重合,文化课尤其不要抢跑。
“总而言之,希望唯分数论的招生改革能进一步改变,当招生改革方式改变的时候,校内、校外都将为之改变,走向良性循环。”邓碧云说。
(文中采访对象部分为化名)
(本报记者 姚晓丹)
我们需要怎样的校外学习
近年来,场馆学习、研学旅行、夏冬令营以及校外培训蓬勃发展,校外学习已经无可辩驳地成为当代中国中小学生完整学习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校外学习在培养学生兴趣、丰富课外生活、提升学生成绩、分担家长教育压力甚至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它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小觑——不仅危及终身学习的根基,更关涉家校社三育协同的国民教育体系甚至教育公平问题。
校外学习已成为社会问题
●校外学习补习化引发逃避学习
“五天上学,两天上(课外)班”“白天上学,晚上上(辅导)班”是我国中小学生生活状态的画像,课外班几乎成为中小学生的标配,全民补习标志着校外学习的补习化。
其危害在于:首先,“唯资格”降格学习目的。校外补习旗帜鲜明地以提高考试能力、取得证书为目标,直指各类增加竞争能力的“资格”,至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主体化发展的学习目的则被忽略了,学习成了获取资格的过程。其次,“应试化”局限学习内容。校外补习的内容同升学考试密切相关,以刷题、提前学、背诵学等技巧化、应试化学习方式为主,连钢琴学习都按照考级的逻辑来规划与取舍,“非考级曲目,少练甚至不练”。更遑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了。再次,“家长主义”破坏学习内部动机。虽然有些家长会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意见,但大部分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决策者是家长。这既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化,学习成了取悦父母的行为;又在深层次上将竞争意识形态化,“提高竞争力”“比别人强”成了学习动机,“中国学习者悖论”因此发生。最后,“座学化”排斥人际互动。校外补习发生于各种校外培训机构中,孩子们被一条条无形的绳子绑在了座位上,那些能够促进孩子与他人互动、了解社会文化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以及社团却备受冷落。校外学习因“补习化”而异化,变得面目可憎,导致中小学生在尚未接触到丰富多彩魅力十足的真正学习之前就已经“逃避学习”。
●校外学习学校化破坏国民教育体系
调查显示,在参与频率和参与时间两个维度上,中小学生排在首位的课外学习活动都是“继续做功课和完成学习任务”,而城镇学生参加培训机构学术课程类培训高达81.26%,且以提高学习成绩为主。中小学生们所学的各种体艺类技能,其价值是由其能否作为特长助其升学来衡量的,从而出现一些过了钢琴十级的孩子只会弹考级曲目的怪现象。当前中小学生的校外学习是为了提高孩子在学校系统中的竞争力而存在和发展的。校外学习本应成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发挥作用的领域,但却因“学校化”这一机制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成了“第二课堂”,社会教育被“培训机构”替代。家校社三育协同的国民教育体系遭到结构性破坏,学校教育一方独大。
●校外学习阶层化扩大教育鸿沟
校外学习的主导者是家庭,受到家庭的经济能力、教育观念、氛围的影响。校外学习是需要支付费用的,越是高端的校外学习机构和项目,其费用越高,“疯狂的黄庄”已经让人望而却步,在“顺义妈妈”面前却依然“不配有梦想”。就普通家庭而言,城乡家庭教育支出差异显著,城市家庭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支出的教育费用分别是农村家庭的1.95倍、1.34倍、1.53倍。此外,美国“科尔曼报告”说,施加于学生的不平等是由他们的家庭、邻居和同伴环境带来的,在今日中国发生也存在。现实是,当一些孩子在校外刷抖音时,另一些孩子正在校外机构刷题,还有一些孩子在父母的规划与组织中刷博物馆、科技馆甚至在实验室当上了小助手。
改造校外学习势在必行
●将校外学习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虽然校外学习在投入和决策上具有“私人性”,但其引发的问题却有“公共性”。而且,时下校外学习的诸多乱象虽然由家长的功利态度驱使,也有培训机构的逐利引诱,但政府治理权责模糊也是不能回避的重要因素。参照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治理校外教育的经验,我国政府应承担起引导和支持校外学习的公共责任,将校外学习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使其不再是“法外之地”。
在资金供给上,建议政府联合社会力量、企业、个人以及家庭等共同承担。在课程供给上,政府应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了解当前各种类型的校外学习方式及其供给方,规定校外学习宗旨,设计校外学习内容框架,制定校外学习的国家质量标准。在政策设计上,基于国情并参照国外,构建中国校外教育政策法规和实践管理体系,设置管理部门并规定职责,将校外机构治理、课后服务、社会场馆教育服务等统一整合进校外教育体系中,使管理和治理师出有名。
●缩小校外补习与校外学习的差距
当前校外补习的调查研究较多,如“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影响”“阶层与影子教育收益”“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等,但校外补习距离校外学习尚有很大差距。虽有个别关于课外学习的调查,但多存在样本小、理论基础缺乏等问题。因此,建议由教育部或地方教育部门自行组织或者委托,对校外学习展开现状调研。以校外学习为主题,实施涵盖校外学习供给方、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家庭投入等内容的一般性调研。同时,校外学习专题调研也要开展,如校外学习观念、场馆校外学习模式、校外学习管理部门等。其中,两大特殊人群的校外学习状况应格外重视,一是中等收入群体子女的校外学习观念与实践,这代表着趋势;二是留守儿童的校外学习观念与实践,这意味着底线。优化底线,展望趋势,是我国校外学习整体规划的基本思路。
●改变校外学习被窄化为校外补习的现状
当我们以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学习理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应然关系、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理论去观察校外学习这一客观实在的时候,虽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这些结果之间却是有共识的,即“校外学习”亟待从“客观实在”上升到“教育学概念”,进而成为一个负载着丰富理论的“教育命题”。
诸多理论之中,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关系是前提,它厘定校外学习的范围;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所揭示出来的校外学习的公平性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学习理论是基础,它不仅能揭示当前校外学习的问题所在,还能提供改革思路。研究表明,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方法是运动、阅读和游戏。又如,《反思教育》重新定义学习“不再仅是认知的过程,而是整个心灵、整个精神世界都参与到学习行为的过程。”如此一来,则当前被窄化为校外补习的校外学习的问题便一览无余,政府对校外学习体系的规划也有了依据和方向。
随着经济新业态对人的个性特长的重视,获得乃至创造某个工作岗位不再是因为“我比你强”而是因为“我很独特”,校外学习将会专注于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综合素质。届时,学校化的校外学习将会因学校教育效能提升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而沉寂,但真正的、增益学校所不能的校外学习将会更加勃发。
(作者:牛楠森,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