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7月10日,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承办的艺海无疆·CSC学友汇中外青年交流活动暨感知中国第二届艺术类专业中外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
人才培养,留学报国贡献青春力量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俊介绍,截至2023年底,国家留学基金委共资助了30余万名中国学生、学者出国留学,资助了约20万名国际学生、学者来华学习。以去年为例,国家公派留学派出了19300余人,是2020年的2.7倍。2023年中国政府奖学金共招收来自177个国家的学生学者11600余人。其中,2000余名江苏学生、学者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各公开项目出国交流,860多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被录取到江苏各高校交流学习。“我们非常可喜地看到,大批的学成回国人员进入高校、科研机构,成为中坚力量,为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攻坚、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国家公派留学回国人员的作用,凝聚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力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重点任务,从2019年开始,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并启动了CSC学友汇活动,通过学术交流、成果展演、求职就业、产学研融合等多种形式,为各位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学友搭建交流的平台,打造发挥作用线上线下的社群,有效促进了出国留学人员的相互交流。
新时代艺术类人才作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声音的人才名片,为高等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留学基金委自2010年开始设立了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截至目前,共累计派出艺术类的相关专业人员2700余人,分赴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38个国家开展学习交流。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南京艺术学院本次联合组织学友会的活动,旨在以艺术类公派留学回国人员为主体,共同打造艺术类人才交流的平台,释放人才创新的活力。从艺术类专业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支持南京艺术学院及全国各艺术类院校和综合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国际化建设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开放合作,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艺术文化力量?这正是艺术类院校和艺术类专业学者的时代使命。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周亚君说,多年来,江苏积极融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立足江苏大地,发扬区域特色,面向世界高质量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出国留学教育。南京艺术学院作为江苏唯一的高等艺术学府,积极承办本次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是江苏艺术类专业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的一件大事,是增进留学报国工作实效,加强中外艺术的专业青年学者交流互鉴的一件好事,是以江苏为舞台,面向世界全面展现当代艺术类专业的学子风貌、推动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在座的青年学者们以此次活动为平台和桥梁,广交朋友,互学互鉴,努力成为艺术交流的推动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外民心相通的前行者。”
艺术是世界的语言,是沟通心灵交流文化的桥梁。同时在沟通与交流中,艺术也在不断推动着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说,当今世界不同文化艺术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新时代的南艺始终秉承着中西合璧、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和办学精神,紧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办学目标,坚持把国际化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作为重要战略取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深化中外人文艺术交流,融入世界高等艺术教育的大格局。
俞锋说,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的举办,各位青年朋友们一定能够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友谊,共同架设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在文化交流中促进互学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世界故事、文明故事,共同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画卷。南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打造留意留学南艺品牌,推动中外青年交流,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姿态深化对外办学合作,努力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内容,深化合作成果等方面做出新的业绩。
以“艺”会友,搭建中外文明交流校际平台
为进一步增进艺术类专业留学归国人员交流互鉴,展示艺术创作成果,表达“留学报国”热情,7月9日晚7点,“艺海无疆·CSC学友汇中外青年交流活动”汇报演出在南京艺术学院实验剧场举办。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的艺术类专业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归国人士及有关专业师生,联袂献上涵盖声乐、舞蹈、乐器等艺术形式的15个精彩节目。各校师生以“艺”会友、以“艺”交心,演出现场气氛热烈,全场观众掌声雷动,沉浸在这场艺术盛宴。
7月10日下午,在本次活动的三个分会场上,与会嘉宾围绕中外艺术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来华留学生教学培养,及相关艺术类学术专题展开热烈讨论。
由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二十多家单位参与的“全国高等院校国际艺术教育联盟”揭牌,旨在加强高等艺术教育交流,搭建用艺术文化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校际平台。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芦艳 通讯员 胡龙飞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