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校园邀约开启“理想教育”升级漫溯
2020-05-29 09:17: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这两天,南京西善桥街道西善花苑小学校长窦林在代课空暇总会和老师们交流讨论一件事,那是一周前和教育老前辈杨锦宁半天畅谈后的一份约定:用一月为期,以《教育是什么》《课堂的革命——师生平等对话录》两本书为读本,开展学校教育、师生关系的交流讨论,然后约请老先生开课分享,回答教育是什么之问。从月初向辖区所有学校校长赠书,到借学校为平台推行教育减负,以向上向善为方向的“理想教育小镇”已在瓶颈突破、迭代升级的道路上迈开大步。

笔名“沈思”的杨锦宁是中科三江软件工程师学院的副院长,他以60多位学生为对象,放手构建师生平等关系的课堂革命。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在造就一批底子并不优秀但如今已成长为行业中坚力量学子的同时,其综合品行素养同样也受到大量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总结经验、归纳提升后,有着教育情怀的杨锦宁以实践为题,先后出版了实例还原为主的《课堂的革命——师生平等对话录》,以及系统阐述自己所理解的教育理论《教育是什么》两本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书中主题与“理想教育小镇”结下不解之缘。

“如果说几年前‘向善家长学校’开启了以小手牵大手的反哺式社会教育模式,初步改变片区社会治理环境,用效果赢得概念认同的话。升级版的‘理想教育小镇’理应有更鲜明的标识和特色展示内涵及价值,让居民们再次受益,教育减负就是新的破题之举。”以一街之力,如何改变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长期固有的评价准绳,真正有效推动教育减负,在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眼中,这是一道“理想教育小镇”建设过程中必须答好的考题。“岱山的社会基础底子薄、流动人口众多,如果让刚刚完成并接受城市新居民身份的群体又因为教育问题给孩子带来新的压力,形成新的家庭负担,‘理想教育小镇’中‘理想’二字如何体现?而认识转变需要思想的再造。”

在这轮突破瓶颈、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平台是强力军、主攻手。谈及传统教育,窦林坦言施教过程中,书中所阐述的“师道尊严”问题较为普遍,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无论是否具备学习能力和兴趣,强塞硬灌成为主要方式。与此同时,以成绩论的评价体系下,家长、老师、学校对于学生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并在不自觉间裹挟到这种社会压力下,让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阶梯错位,并最终把焦虑传导给孩子。“尤其是低年龄段,正向输入少,压力输入多,没有阳光雨露的关爱,不断增负的种子怎么会有健康生长的动力?”

窦林告诉记者,以西善花苑小学学生为例,本地和随迁居民子女各占一半,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其希望更多是能在社会上立足、通过上学改变家庭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诉求维度适当降低的环境下就有可能通过引导思想认识的改变,来逐步还原教育本真所追求的业师向人师转变,实现学生培养量体裁衣,落实减负。“减负首先是心理层面的,如同伸出的手指有长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只要能发现、正视、激励这种特长,即便成绩不领先,但孩子同样优秀啊!每年评选的向善少年就是佐证。”具体到做法,窦林表示,在完成现有教学任务下,现阶段将以引导多阅读为方向。”小学生喜欢读各种书,读书过程是人静下来的过程,这个环境会逐渐会影响到家庭。其次,知识和思想的获取也以多读书为前提,有了思想和知识不仅会更自信也会有更多的见解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学校会发起各种读书分享、表演等活动,比如设立读书小组长,鼓励孩子多交流、多展示,并在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最终激发孩子的动力和兴趣。当孩子和家长看到成长和变化,必然有对比下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减负就成为环境下自然结果。”

标签:教育;小镇;孩子
责编:王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