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校长寄语⑰|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直面人生 应变求成
2020-06-24 17: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又到一年毕业季,学子们即将惜别校园,带着梦想和憧憬踏上新的人生旅程。每年这个时候,校长们都会在毕业典礼上为学子们上“最后一课”,就像送走即将远行的孩子,谆谆话语,切切期盼,以师者之心点亮明灯,再送学子一程。今年受疫情影响,毕业典礼注定与众不同,校长们也为学子们送上了独具2020年印记的“最后一课”。6月21日起,“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手推出“毕业季·校长寄语”,为大家呈现特别的毕业季,特别的校长寄语。(投稿联系方式:手机13913990137;邮箱:12755061@qq.com

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直面人生 应变求成

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全体2020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转眼来到毕业季。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隆重举办202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庆祝同学们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学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毕业典礼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线下”的模式,让所有的同学“千里共云端”“天涯共此时”,共同见证、分享和纪念这一盛大而特别的青春盛宴。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的10398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成才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教师、管理服务人员以及你们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为疫情防控工作而无私奉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刹那芳华,往事成忆。你们昨天的校园苦读留下了江大记忆中独特的2020届毕业生印迹。勤人谷里的默诵晨读,教学楼、图书馆里的苦思冥想,实验室里的创新身影,江排大赛的嘹亮歌声,运动场上的酣畅淋漓,舌尖上的江大味道,苦读后的卿卿小憩,这一幕幕的场景、一帧帧的画面,定格成同学们独特的江大记忆。在时光的浸润中,你们把最美丽的青春留在了江大,母校则把“自强厚德,实干求真”的精神注入你们的信仰和灵魂,把“博学、求是、明德”的校训铸成你们独特的精神气质。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你们即将的振翅高飞,牵系着江大情怀中的新希望。在你们当中,有1565名同学将进入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继续学习,有139名同学将远赴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等世界名校留学深造,有14名同学通过了名校优生选调。陈显达同学在校期间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已收到香港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11所名校的offer;王子恒同学秉持着“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的人生态度,即将前往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系深造;南宗良同学坚信“大学是不同人生的分水岭,比拼的不是智力的差距,勤奋则改变人生”,通过努力成功获得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硕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刘达、朱怀群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考入浙江大学续写“农机梦想”;埃及籍的Mostafa(莫斯塔法)同学在校读博期间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并继续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等等。在求学科研上硕果累累的你们,同样甘于化“小我”为“大我”,在投身基层、志愿服务中激扬青春。2020年,我校23名同学参加西部计划和苏北计划,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刘鹏婷同学参加“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离开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为山区孩子送去知识的温暖与希望,等等。我很高兴看到你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朝着梦想展翅翱翔。你们飞行的高度必将擎起学校的未来。

同学们,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你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处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正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们的未来既充满希望,又面临许多挑战。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大家带来健康的威胁、生活的不便、升学的困难和就业的压力,使同学们还未踏上社会便体会到了人生之多艰。与此同时,疫情也给同学们上了宝贵的一课。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同学们经历了线上教学、线上答辩、线上就业以及线上文化节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体验。你们学习了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学习了如何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学习了如何适应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巨变。现在的你们应更加懂得,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不断识变、应变才是永恒的主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立足于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认为最好的答案就是:直面人生。

首先,希望同学们鼓足直面人生的勇气,处变而不惊。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说过:“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为大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但我校师生不惧困难、不畏艰险,用实际行动答好了这份特殊的考卷。面对严重疫情,我校附属医院17位勇士第一时间白衣执甲、请战逆行,义无反顾奔赴抗疫最前线,扶危渡厄,救死扶伤,谱写了响亮的江大英雄曲;机械学院董灵健同学在“战疫”第一线连续工作23天,志愿服务184小时,获评启东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马克思主义学院邱翔同学创作、管理学院胡煜东同学演唱的《青春的黑眼圈》,为抗疫英雄送上了来自江苏大学的特别祝福;材料学院乔冠军教授团队研发出红外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一线;能源研究院颜学升团队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量身定做了污水处理系统;食品学院邹小波团队开发出中式自动化中央厨房,让抗疫一线人员吃上热乎饭;我校援鄂医疗队做客“全球疫情会诊室”,连线坦桑尼亚、赞比亚分享疫情防控与救治经验,等等。在这场严峻的考验面前,江大师生以不凡的勇气写就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话。

纵览古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向来不是风平浪静、岁月静好的,总是伴随着无数的灾厄与危机。今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考察时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因此,我希望同学们在走向社会之际,鼓足直面人生、直面危机的勇气,始终坚守初心和梦想,勇敢面对和化解生活中的一切挑战,不要因一时一地的挫折和失败而悲观沮丧。我相信,只要大家鼓足勇气去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你们总能发现其中的美好与良善,总能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其次,希望同学们修悟直面人生的智慧,随机而应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不仅需要鼓足勇气、处变不惊,更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希望同学们能够修悟直面人生的智慧,相机而变,顺势而为。只有在智慧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明辨哪些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哪些必须通过自我调整去更好地适应。这样,我们才能行稳致远,减少不必要的碰壁和失败。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反映了水变化无形、随遇而安,却又润泽万物、无坚不摧的品格和气魄。在此,我希望同学们以水为师,顺流时坚守“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和“静水流深”的沉稳,逆流时秉持“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惊涛拍岸”的果敢,从而跳脱环境和条件的局限,达到游刃有余、进退自如的境界。

第三,希望同学们涵育直面人生的能力,知常而求变。“危”和“机”、“难”与“易”本身就是相对的概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雷锋同志也曾生动地打比喻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可见,应对困难、化解危机、培育新机,最重要的在于提升自身的能力。如果说勇气和智慧是人生这条航船上的帆和舵,那么有效使用知识、信息和资源并将之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就是我们未来乘风破浪的动力之源。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人类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在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中应对自如,关键在涵育知常达变、灵活变通的能力。这不仅需要你们在观念上要增强应变、求变的意识,学会在寻常的事情中看到不寻常的因素,在重复的现象中寻找不同,更需要你们在流变的事物中发现不变者,做到动与静、变与常的辩证统一,认识并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落到实践层面,我们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沉着应变、主动求变的能力。有人说,毕业十年后的差距,往往是由工作的前三年决定的,而前三年的差距又是从下班后开始的。希望同学们今后再忙再累,也不要丢掉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的冲动。纵甜纵苦,都要少点江湖气,多些儒雅情。只要做到知识常新、能力常新、素质常尊、心态常青,就一定能以“硬核实力”打拼出“硬核的人生”。

诚然,面对急剧变化的现实,我们也时常感受到自身能力的局限和应对复杂情况的困窘。这次疫情不仅教会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更教会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所谓“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应对生活的无常、实现成功的人生,除了不断积蓄自身的能量,更要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做到集众智、用众力,进而求大同、成大事。

同学们,典礼之后,你们就要各奔前程。你们将以前行的脚步拓展江大的宽度,以人生的高度支撑江大的高度,你们明天多方的回馈将是江大发展中的最佳助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未来30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即将走出校园的你们正是其中最核心的力量。我坚信,你们的未来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可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奏响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乐章。

听着你们青春的铿锵脚步向新的梦想出发,我们为你们壮行!期待着你们成功奏旋的激扬凯歌!江苏大学愿永做你们智慧的支撑和精神的后盾。

祝大家前程似锦,再见依旧少年!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谢谢大家。

标签:
责编:李艳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