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考入名校,却觉得自己是“废物”
2021-08-31 09:59:00  来源:扬子晚报  
1
听新闻

在双一流名校就读,却自称“废物”。在社交平台上,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因为“自嘲”聚集在了一起,聊天话题里的每一个字都透着“垂头丧气”: 选错专业、脑子跟不上、社交障碍……心理专家介绍,其实,这样的焦虑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空心病”,学会正视人生的挫折,给自己定好每一个阶段的“小目标”,是战胜“空心病”的关键。

实习生 柯龙婕旻

记者 杨甜子

“来到新环境,我发现自己不再优秀”

“我印象很深,新生入学第一课,每一个同学都做自我介绍,一个个的经历都牛叉得不得了,但他们却总是在说自己‘很普通’。我顿时觉得自己更加平凡了。”张怡(化名)就读于上海某双一流高校的化学类专业,今年年初,她选择了休学。

张怡的专业成绩在班上属于中游,其实在身边人看来,在一所顶尖高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但张怡觉得自己“脑子跟不上”。“我很羡慕那些能考85分、90分的同学,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同时也不能理解那些考了60分,却依旧可以每天都很开心的同学。”张怡用“痛苦”来形容这种感觉。

“我不讨厌自己的专业,但让我困惑的是,明明自己好像是同龄人中学习比较优秀的一批,但在这所大学,我找不到自己优秀的地方。”张怡说,“名校”的标签仿佛成了一种嘲笑,也是挣扎:一方面告诉自己是名校出来的,一方面又在提醒自己好像什么都干不成。”

除了和身边人的比较,让张怡更在意的是,自己似乎根本没有办法融入这所大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尝试过加入社团,尝试过在选修课上结小组,但她始终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她停顿了一下,低声说,“应该是我的问题吧……我不太会交流。”

“走在学校里的时候,我经常不知道手该往哪儿放,所以习惯了拿着手机,这样才能觉得安全一些,让自己显得自然一点。”因为种种问题,张怡选择了休学,她希望可以用这段时间把自己调整过来。

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他还在继续寻找

为什么会选择环境类专业?陈诚(化名)坦言,自己根本讲不出理由。“也并不是对这个专业多感兴趣,也没有什么对职业的想象,只是按分数高低依次排列,刚好被录到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就来了。”

陈诚来自西部省份,专业基础不算优秀,从西部来到东部知名高校就读,在家乡已经算是“鱼跃龙门”。入学头一个学期,陈诚发觉自己在专业上严重不适。“尤其是数理成绩,比班里的同学都差了一大截。”陈诚表示,自己的专业基础的确不如在东部省份参加高考的同学,“觉得高数又难又学不好,也没什么兴趣。”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转专业。

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哪里?陈诚觉得,或许是传媒,“感觉自己适合比较有热情的工作。”在陈诚的QQ空间里,他上传了很多自己拍摄的影像作品,其中包括一条花了一整天时间拍的学校操场延时视频。他给这条视频配文道:“心中有个声音说,这是最初的梦想。”

抱着逃离高数的愿望,陈诚选择转去传媒类专业。按照学校的相关政策,转专业的申请对象中有一类是“志趣专长类”,通知中将这类学生描述为“确有志趣和专长,转专业后有利于其成才的学生”。陈诚向学院提交了自己的摄影和视频作品。

然而,陈诚的焦虑状态并没有随着转专业而彻底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转专业导致的大量课程积压,他需要同时上大一、大二的课程。2020年上半年是陈诚精神状态最糟糕的一段时间,由于疫情,那学期的课全部转为线上,陈诚一节课也没有去。最后还是辅导员和授课老师来了解情况,陈诚觉得,如果不继续学业,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今年9月开学,陈诚将进入他在这所大学的第五个年头。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他还在继续寻找。

心理专家:学会正视人生的挫折,给自己定好“小目标”

分明已经“鱼跃龙门”,但却总是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在顶尖高校就读,却依然觉得自己“很平凡”。这样的故事,被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分享在了社交平台上。在他们看来,发帖、讨论也是一种自救的过程。那么如何正视这些“失败”并调整自己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表示,类似的焦虑在大学生中其实非常普遍,“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作‘空心病’。这类学生通常缺乏支撑他们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总是对自己表现出不满足的状态。”“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等。

“空心病”到底应该如何医治?袁勇贵认为,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目前的首要问题是缺少目标。“他们在高中时有高考作为支撑,目标可能是考一个好大学,但上了大学之后干什么呢?这时部分同学的控制能力会减弱,加上周围环境干扰比如沉溺游戏等,时间一长成绩跟不上,久而久之会陷入自暴自弃的状态,休学、退学的情况都是可以预料到的。”

“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过程会把经验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机地协调起来,但是外界的评价并不总是向好的,这些评价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比较,导致了自卑,更进一步是走向焦虑、抑郁。如果对自己要求是比较高的,或者是完美主义,那么这种情况会相对更严重。”袁勇贵介绍道。

“如果觉得焦虑情况非常严重,我们建议还是要找心理医生干预,借助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但即使是专业治疗,能帮助的也很有限,最重要的是自己认识到问题,设立目标,并且增强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袁勇贵指出,目前最好的方式是预防,而非事后调整,尤其是升入大学的第一年。“要重视挫折教育,无法正视挫折,追求完美,往往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标签:陈诚;同学;休学
责编:宁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