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可爱的小蓝鲸在浪花中畅游、跳跃,上面是商户的门头,中间空白区域则是南京大学的地标建筑……未来,环南大片区商户都可能换成这样的门头,那时候,沿着金银街、陶谷新村、青岛路、汉口路、天津路、小粉桥走一遭,是不是文化气息满满,外加一丝小清新?
近日,“共建社区美好家园”——环南大商户门头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逸夫馆举行,一等奖获得者是来自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共青团员陈卓、杨茸佳,她们作品名称叫《踏浪南大》。
据介绍,环南大综合环境整治是鼓楼中心片区城市微更新的重要项目。去年年底,湖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蔡健以街区提升改造为契机,牵头举办环南大商户门头设计大赛。随后,团鼓楼区委、区城管局及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委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到这个着力让环南大靓起来的活动中来。半年来,通过校地合作,湖南路街道团工委、团鼓楼区委、区城管局为南大学子搭建了一个实践创作平台,南大也发挥学科特色,用设计为城市更新和社区发展注入人文内核。
为开展好本次比赛,湖南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队员多次带领南大学子来到现场,对汉口路、陶谷新村、青岛路等环南大周边沿街商户实地勘察,介绍城市管理中有关门头的设置规范,让大家在设计创意的基础上,更贴近生活,生动诠释“设计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湖南路街道团工委依托联青服务站活动,邀请团省委、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对大赛方案进行指导,听取青岛路社区意见建议。经过动员发动,大赛收获了一批兼具设计才能和实用性的优秀作品,部分作品正在逐步落地实施。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为城市更新作点贡献,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得到商户和居民的喜爱。”获奖的陈卓、杨茸佳说,“参赛能推动学校周边环境提升,这也是我们献给南京大学的礼物。”
鼓楼区城管局副局长葛勇表示,同学们的作品贴近百姓生活,融入了南大特色和个人灵感,从这些设计作品不难看出,诸如门头这样极具城市的烟火气作品,通过灵感碰撞可以更生动。
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门头设计大赛,何以引发各方关注?蔡健说,湖南路街道引入公众参与机制,由学生自行设计学校周边的店铺招牌,诠释了社区治理共治、共建、共享的理念。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汪萍则表示,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积极地以自身特长服务社会,“挽起裤脚”将理论与思考转化为专业实操,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为新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通讯员 李双双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景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