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阅读方式?
2020-09-21 09: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大数据时代,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教授成了最“守旧”的人,他专门给自己的藏书安置了一整套房子来作为书房,试图找回“远去的书香”。9月20日,苗怀明举办了《远去的书香》新书分享会,和读者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漫话大数据时代的读书生活。

用一套房子来“放书”,他说一点也不奢侈

大数据时代,书籍都被装在了移动硬盘里,但苗怀明教授却专门用一整套房子来作为书房,真够“奢侈”的。对此,苗怀明表示,网络和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书籍的形态、传播的渠道,而且改变了我们淘书、藏书乃至读书的方式,也可以说是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我们在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深深怀念那些传统的生活方式,书香已逐渐淡去,但当下流行的手机阅读这种碎片、肤浅、浮躁的阅读方式就是我们需要的吗?我们找到适合这个时代新要求的理想读书方式了吗?”

给新作命名为《远去的书香》,苗怀明意在唤醒读者对于纸质书阅读理念回归。苗怀明认为,在没有找到更理想的阅读方式前,不要着急抛弃原来的阅读方式。科技带来的进步,不能以迅速淘汰“过往”为代价。“给纸质书留一点空间,深度的、系统的阅读,还是要通过阅读纸质书的方式进行的。”

苗怀明教授的书房名为“简乐斋”

“淘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无法感受到

活动现场,苗怀明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淘书之乐。“我的藏书大部分都是自己从旧书店一本一本淘来的。在北京上了十年学,也整整淘了十年书,特别是当地最大的旧书店中国书店,其在北京各个地方的分店全部跑过多遍。”苗怀明说,当时已经养成一种生活习惯,每到周末的时候,至少用一个下午或整天,或者琉璃厂,或者小西天、新街口、西单、灯市口、隆福寺,或结伴,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去书店淘书。那时候没有挣钱能力,学费生活费完全靠父母,稍微贵点的书就不舍得买,因此也买了不少残书,后来再一本一本配全,有些一直到现在还没有配全。

从北师大毕业后,苗怀明来到南京。“我见证了南京的旧书业从兴盛到衰落的全过程。那个时候,夫子庙、仓巷、南京大学一带有很多旧书店。一到周末,朝天宫到仓巷一带到处都是书摊,不花上一天时间是看不完的。仅仅是南大周围的旧书店,没有一天时间也是看不完的。我的藏书有相当多是在南京淘到的。”时间旧了,苗怀明和南京不少旧书店的老板都成了好朋友,“现在学生们去旧书店淘书,报我的名字,老板肯定会给打折!”

书房内景

书到底应该怎么读?精度和泛读结合

苗怀明建议,读书自然是越多越好。经典论著必须反复阅读,重要段落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一般书籍不妨翻书“泛读”。

“我书房的人几乎每人都问过这个问题:这些书你都看过吗?连我的父母也都这样问。我的回答是:这些书我没有都看过,事实上也不可能都看过,但是我都翻过,需要的时候我可以随时知道需要去找哪本书。”

苗怀明表示,就阅读而言,自然是尽可能多地去读,读的书越多越好。比如作品及研究资料,要多读细读,对一般的研究论著,则可以挑选一些重要的、经典的,比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等就要反复阅读,重要段落达到能背诵的程度。

至于一般书籍,翻翻就可以了,等到使用的时候再去详细阅读其中的某个章节或段落。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书,即便是专业书,也无法做到每本书都读,只能采取精读和泛读结合的方式。

“我喜欢把泛读说成翻书。拿到书之后,看看前言、后记,看看目录、作者简介之类,这样比从别的地方看到这本书的介绍要好很多。书翻过之后,会留下较深的印象,等到将来需要的时候,一下就可以想起来。翻书还可以建立全局观,把一个行当的书本翻过一遍之后,可以对整个领域的情况有个系统的了解,其热点何在,薄弱环节何在,心里是有数的,做研究时找题目就容易得多。”

记者 杨甜子

标签:旧书;书香;藏书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