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医科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交“答卷”。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6.51%。
南京医科大学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相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全员联动、全程参与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特色和专业优势,紧扣国家政策方针,压实就业工作责任体系,强化就业育人工作实效,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实现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提质增效。
“校内+校外”联动,构建就业“工作网”
来自新疆的叶斯太·波拉提汗和来自西藏的旦增卓玛是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5级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他们分别就业于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拉萨市城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这个专业94名同学100%协议就业,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他们的主要就业单位。
2015级预防医学专业100%协议就业率的背后,是公共卫生学院党政领导带队走访用人单位积极接洽的成果。班子全年走访了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上海市崇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用人单位,了解招聘需求,主动推介毕业生就业。
在疫情初期,南医大就发布了《南京医科大学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主动与多家重点用人单位、董事单位、附属医院联系,依托各类政策,加强联动、深挖资源、拓宽渠道、力促就业。就业部门及各学院全年不断跟踪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各单位的招聘动态,并做好相关信息的宣传发布、协助开展校园招聘会、设置校董单位招聘专区。各学院、附属医院纷纷采取行动,学校和附属医院首次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公共卫生学院还首次开展了预防医学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工作。
“线上+线下”服务,打好就业“组合拳”
学校主动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宣讲)会,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就业市场品牌效应。全年共组织各类招聘(宣讲)会62场次,为毕业生提供了48613个就业岗位,充分促进毕业生就业。同时加强对口单位联络,召开了医药类专场招聘,医院、药企、疾控中心等对口就业单位走进校园,开展专场招聘及宣讲活动,部分招聘会还实行现场招考、现场签约、现场进编的“一站式”招聘。
(南京医科大学2021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从2020年3月份起,学校就依据形势,将招聘会更多地迁移到线上、云端,学校举办的江苏省医药类暨南京医科大学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共吸引了195家企业参加,提供职位12780个,所需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五大门类。学校还联合省内及湖北相关医药类兄弟高校共同举办了苏鄂高校农林医药类2020届毕业生健康产业空中招聘会,并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2020届“24365”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91JOB”智慧江苏毕业生网络招聘会等系列活动。学院、班级通过微信平台、QQ群、微信群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推送招聘信息。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每年流动粉丝数达14000人,全年共推送专业类招聘公告305篇,总点击阅读量近16万次。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就业服务站”还为毕业生参加在线面试和研究生复试提供了专属场所。
(线上就业指导)
举办招聘会之际,学校组织发放毕业生质量调查问卷,全面了解毕业生工作动态和单位实际需求,并大数据为依托,开展精准帮扶,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全面摸底、逐个梳理、建立档案、动态跟踪,特别是做好特殊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了解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加强对特殊群体毕业生的思想帮扶和心理疏导,为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临时困难补助和在线求职及学习流量补助。
“全员+全程”指导,形成就业“共同体”
学校提倡尽早尽快引领学生就业观念,前置职业生涯教育规划,将职业教育全程融入学生成长过程。2020年初疫情爆发时,11名来自公共卫生学院和医政学院的师生组成志愿者队伍支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南医参与抗疫的专业老师、优秀校友、学生家长走进学校的“战地”连线、视频班会、人物访谈、师生书信、信仰公开课,对学生开展职业宣讲和生涯访谈。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帮助学生实现生涯规划与职业愿景相统一、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学校越来越多的同学毕业后支援扎根基层、服务边疆:护理学院王雨佩同学入选“西部计划”赴四川工作,护理学院郑欣、医政学院王清鹏两位同学分别入选江苏扬州和贵州遵义的地方“三支一扶”项目,4位同学光荣入伍。
南京医科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职业规划月信仰公开课)
护理学院为每个毕业班配备就业导师,对毕业生求职进行全程指导。为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学院为护理专业同学在面试前集中再次进行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强化训练与指导。临床医学依据其考研人数比重大的特点,提供全面的临床升学指导,经验交流,教育教学。各学院高度重视,对毕业生实行一人一档、分类指导的就业工作促进机制;形成了“校—院—班”三级联动,“部门、学院、辅导员、院领导、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格局。(通讯员 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