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增强学生和家长的自我防范意识,江宁区司法局多举措组织开展“法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
一、整合资源 丰富内容
为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江宁区司法局合理安排“法进校园”时间节点,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南京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禁毒日”“宪法宣传周”和寒暑假期间开展活动,并与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少年法学院等法治宣传活动结合进行。同时,相关部门加强联系,进行资源整合,开展联合宣讲或有所侧重,并将各自“法进校园”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少年法学院”课程之中。
不断丰富“法进校园”的宣传教育内容,重点围绕爱国护宪、权利保护、安全防范、社会义务等方面宣传。通过宣讲宪法、国家安全法等,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的信念,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宣讲《民法典》,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增强学生权利意识,矫正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宣讲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食品、消防、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安全、反网络诈骗等,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宣讲禁毒、长江保护、环境教育、水资源保护、生活垃圾管理等,增强学生规则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二、谋划有序 队伍专业
由江宁区司法局牵头,区相关部门与区教育局和学校充分协商活动时间、地点、对象、规模、形式等,并考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因素,以线上宣传为主、现场活动为辅,注重活动的系统性、连续性、整体性。在“法治进校园”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教师、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少年法学院讲师、关工委“五老”法治报告团、“及时雨”普法志愿者队、萤火虫法律宣讲团等的积极作用。相关部门也着力打造了法治宣讲专业队伍,宣讲人员提前备课、试讲,做好精心准备,有效地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宣讲、交流、互动。
三、立足课堂 形式多样
立足“第一课堂”。各部门“法进校园”作为法治课程课外有力补充,采取“线下与线上”“宣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同时将法律法规文本、宣传图册、问卷、PPT、视频资料等宣讲素材提供给区教育局和相关学校,由学校纳入课程加以落实。
用好“第二课堂”。根据宣讲对象,选择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法治动漫书画、普法短视频作品征集、法治讲座、法治沙龙、游戏竞猜、模拟法庭、图片展览、情景表演、法治辩论赛、观看动漫影视作品、实地参观、法治夏令营、法治社会实践等形式,不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载体,在良好的氛围环境中达到法治宣传教育的目的。依托江宁“网络微联盟”载体,用好“江宁发布”“江宁司法”“江宁普法”“江宁公安在线”等官微平台,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通过购买服务,与美丽乡村普法服务社、区法韵艺术团等联合开展多样法治实践活动;发挥好“小司普法课堂”“老王说法”等线上普法短视频作用,切实扩大普法辐射面。
四、切合实际 注重实效
“法进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基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结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区分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科学合理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活动开展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利用位于横溪街道的南京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江宁区青少年司法保护中心等全区普法社会组织资源,增强互动与实践,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蔡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