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大力推进高质量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红色旅游掀起了一股新热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红色旅游达1亿人次,2021年40%以上的游客经常、自主选择红色景区参观学习,41.7%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其中7.1%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超过5次。红色旅游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文旅产业在核心内涵、市场结构、游客行为、产品创新、目的地发展、融合方式、科技赋能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与新趋势。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表明我国红色旅游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打造优质红色文旅消费空间,提升红色文旅高质量供给,是推动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场景理论认为,场景构成了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公众行为,最终促进城市发展,它以消费为基础,以生活文化娱乐设施为载体,把空间看作是汇集各种消费符号的文化价值混合体。文化价值(意义)、文化载体(产品或服务)、文化消费是其核心要素。红色文旅消费空间通常表现为面向旅游消费需求,将隐性的红色文化意义(精神、价值观等)创造性地转换为可供旅游者直观感知、触摸、体验的多模态符号、空间构形以及点缀其中的各类红色文创产品,形成融时间、空间、事件、产品(或服务)为一体的、具有鲜明主题的文化空间综合体。构建新时代红色文旅消费空间,一方面通过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用心用情用力保护红色资源,构建沉浸式消费体验场景,吸引旅游者近距离感知红色血脉、体悟红色精神,在消费体验中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动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通过建设高质量的红色文旅消费空间,拉动红色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增长、推动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新时代红色文化经济效益的有效举措。
红色文旅消费空间构建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意义凝练和内容呈现、文化空间的内容产业(包括场景载体产业即环境设施、产品和服务等,及内容延伸的符号化媒介产业),形成旅游者消费的意义感知空间(包括本体空间和溢出空间),“意义”“场景”“游客”三者之间产生有效联结:富含红色精神的文旅空间,有助于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唤醒红色记忆,于精神娱乐之中产生认知共情与情感共情,潜移默化之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图所示)。
因此,新时代建设高质量红色文旅消费空间,可重点围绕“意义—载体—产业”三个层次加以强化。
第一,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强化红色文旅消费空间的意义凝练与内容表达,建构新时代红色文旅消费空间的“意义层”。强化红色文旅空间的红色文脉梳理与红色文化基因的提取,基于新时代中华文化和国家形象的价值认同,确定红色文旅消费空间的主题定位,强化空间的红色叙事(主题、人物、事件、故事)效果(即在红色文旅消费空间中讲好红色故事,以故事的空间性传播与影响将红色文化根植于文化消费者的意识之中),以此唤醒旅游者的“红色记忆”,在文旅消费体验中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由此增强其民族身份认同,以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增强红色文旅消费的吸引力,同时也彰显红色文旅消费空间的独特性、唯一性。这是红色文旅消费空间建设的基础性任务,为后期的“核心载体及其产业层”和“延伸载体及其产业层”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确保红色文旅消费空间整体性、活态性保护的基础上,促进其赋能当代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根本上增强红色文化自信,自觉赓续红色血脉。
第二,丰富多元化红色产品(服务)供给,强化红色文旅消费空间的核心载体及其产品的创意生产。红色文旅消费空间能够吸引文化消费者的关键在于红色文化所具有的吸引力。因此,增强红色文旅消费吸引力的关键是塑造红色文旅消费空间的符号表征系统,以期建构文化消费者同这一空间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红色文旅消费空间的建构过程实质上是红色文化内涵、理念、精神价值的构建过程,也是红色文化符号化传播的重要场域。当红色文化以不同特征的文化符号在红色文旅消费空间中用以吸引文化消费者时,实际上是为文化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能够表征其自我身份需求、满足自身文化认同的场景。借助科技赋能,创新红色产品(服务)体系,强化红色文化的符号表征与多模态呈现,提供诸如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沉浸体验、红色智能服务、红色场景互动等多元化、多层次化、多样化的红色文化的符号消费与产品消费形式,建构新时代红色文旅消费空间的符号化创意生产的“核心载体及其产业层”。以主题鲜明的、时代化、特色化的红色文化的载体(创意产品或体验服务),及由此促进红色文化内蕴的无形的“意义”,转化为外化的、可感知的、符号化的产品,旅游者的精神体验才成为现实可能。
第三,推动“红色主题+”媒介化传播,强化红色内容的溢出效应,建构新时代红色文旅消费空间的“延伸载体及泛产业层”。借助出版、影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辐射效应和渗透效应,红色文旅消费空间可以突破地理局限,将红色内容向更广泛的空间传播,形成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更长远的经济效益。红色文旅消费空间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设计和建设线上互动数字项目、互动戏剧、互动游戏、互动小说等形式,将红色文旅景区的内容资源融入线上互动项目中,将部分叙事权让渡给受众,让受众获得更多的故事体验、情感体验,不仅令受众对红色文化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联结,而且因受众参与创作而使得红色内容产生“滚雪球”效应。以微信、微博、短视频、在线直播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参与性强、互动性高,通过运营社交媒体能够更好地叙述红色故事,将红色文旅消费空间的内容广泛传播,形成口碑化的IP效应,为“红色主题+”影视、出版等泛产业链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王艳红 秦宗财(王艳红: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秦宗财: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运河文化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