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南京5.55万考生走进考场,开启为期两天的中考。昨天早上,扬子晚报记者分几路探访考点,并为在考场外等待的家长送上扬子晚报精心打造的“人气高中地图”,受到家长追捧。朋友圈里,一位坐轮椅的特殊考生也引来网友纷纷点赞。
今年中考语文作文题首次出现题目“二选一”,同时以美食为线索的语文试卷也被网友笑评为“史上最接地气试卷”“舌尖上的试卷”。
现场直击
家长老师温馨送考,考生淡定从容
在南京市中华中学初中部考点,不少家长身着旗袍、红色服装,给孩子们加油打气。考生小陈的妈妈说,进考场前,孩子给她比了一个“耶”,让她本来悬着的心瞬间放下了。
早上7点多钟,金中河西分校门口,一大早就聚集了很多参加中考的学生和家长。人群中,三位穿着端庄旗袍的妈妈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位家长史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女儿考试图个好彩头,特意买了这件旗袍。
“考一门放一门,轻松进入下一门。”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女儿心态不错,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早上起来,女儿突然让我给她唱个《好运来》,刚开口,女儿又说,‘算了,不听了,我怕待会考试会单曲循环。’准备了这么久,孩子真心不容易。”
考试前,南京市雨花台初级中学送考老师崔暇对学生们说:“我相信孩子们一定能以最好的状态书写最亮的自己。”
考生故事
网友们纷纷为这位坐轮椅的考生点赞
昨天,南京市第二十九中考点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考生。在爸爸妈妈的护送下,坐着轮椅的李乐扬淡定地进了考场,现场夹道欢迎的老师们纷纷为他加油鼓掌。记者了解到,李乐扬是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一名学生,校长孙小红还专门发朋友圈,引来网友纷纷点赞。
李乐扬的妈妈周女士告诉记者,乐扬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孩子喜欢集体生活,渴望融入集体生活。“很感谢树人学校能够接纳他,当时报名的时候,我们还担心学校不收,没想到入学的时候,孙小红校长毫不犹豫地接收了,完全都是按正常孩子的手续办理。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
“孩子在学校上厕所能够自行解决,但是中午吃饭有点问题。为此,我们征得学校的同意,专门请了一位陪读老师,中午打饭、教教作业、整理课桌。
记者了解到,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中考,也是乐扬很期待的事情。提到对孩子的期望,乐扬妈妈说,由于平时花大量的时间在康复训练上,孩子的成绩一般。“我们对他的成绩没有什么要求,也不期望他考四星高中之类,只希望能有一个愿意接收他的学校,希望他能够融入社会。这一点一直是我和他爸爸的一桩心事。”
对于未来,乐扬有自己的打算:想从事写作。爸爸还专门为他开设公众号“岁月如歌,微笑前行”。
考场花絮
扬子晚报“高中人气地图”获家长点赞
考试开始前,扬子晚报记者在考点门口为考生家长们派发了2020南京中招特刊——南京人气高中图鉴,引来不少家长集体点赞!
“手绘地图,制作很精美。”“正好想了解一下各个学校的方位,回去再好好研究一下。”“高中图鉴的形式从来没见过,我家孩子的目标高中是南京秦淮科技高中,看了图鉴我了解了它的大概位置,地理位置开阔,环境肯定也很好!谢谢你们这么用心做这份特刊!”……在一片点赞中,记者随身携带的数百份特刊一下子被家长们领完,大家在等待的过程中做起了“功课”。
试卷点评
昨天,南京市招考院发布中考首日语文、物理、化学三门学科名师点评。三门学科试卷与生活联系密切,比如化学考到了“可燃冰”“疫情防控”;物理考到了“长江五桥”“舂米工具”“防雾膜”;尤其是语文试卷,以“美食”为主线,一度登上新浪热搜,被网友誉为一份“地气”十足的“舌尖上的试卷”。有网友评价:“如果爱看汪曾祺的散文,这篇作文应该容易写。”还有人打趣,“出卷老师很有可能是‘吃货’。”
语文
试卷以“美食”为线索,作文首次出现“二选一”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金陵汇文学校的朱佳伟老师认为:今年的语文试卷以“美食”为主线,勾连起学生生活的诸多方面,显得自然而温馨。“民以食为天”,美食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人在美食中获得生活的乐趣,甚至可以说,关注美食正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试卷中设置的学校“创意美食节”活动来自校园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在饮食生活中发现和感受乐趣;而倡导健康饮食,则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表现,试卷中有关减肥的报纸阅读板块正是为这一追求而设。学生通过对漫画内容的想象、新闻信息的推敲,可以深入了解减肥的知识;关于减肥“金句”的拟写,则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作文设计了二选一试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所长选择一题完成。
江苏省特级教师、三中文昌校区赵富良老师认为:作文题A为“食趣”,更适合写作记叙类文章,题目在内容方面没有设置障碍,学生只要将“食”作为写作内容,突出“食”中之“趣”即可。这里的“食”可以是食物本身,如某种食材生长或变化过程、获取某种独特食材的经历等;也可以是食物的制作过程或方法,如一家人的美食制作过程、某位大厨制作美食的方法等;还可以是“食”的行为及事件,如在校午餐时的一个故事、某次家宴里的一组镜头、旅行野炊中的一点花絮等,都可入文。而“食”是学生每天都离不开的,其中之“趣”自是俯拾皆是,所以,此题对学生而言,必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只是选择怎样的“食”来体现怎样的“趣”而已。作文题B的场景来自鲜活真实的学生生活,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很大。学生可以探讨学校管理,可以讨论师生关系,可以议论待人处事,也可以评议零食问题……应该说,只要在情境要求的范围内,学生个性和创意的发挥空间是非常宽广的。
作文题A:命题作文,题为“食趣”。
作文题B:出于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考虑,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课后,米豆、小轩和你到老师办公室抱本子。老师把桌上的巧克力递给米豆,她刚想接,却缩回了手,说:“谢谢老师,我不吃,不然我们班会被扣分的。”小轩却拿过来,笑着说:“真的很饿,我不客气了!”这个情景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你就此自拟题目,写了一篇文章。
化学
试卷重视基础,“疫情防控”入题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化学教研员、教授级高级教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陆建源老师认为: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如衣食住行中的化学、常见物质的用途、化学物质与健康、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如“可燃冰”、“疫情防控”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科技发展,致敬科学家、致敬普通劳动者,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突出了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总的来说,今年化学试卷重视基础,试题的设计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也切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
物理
考到“长江五桥”“防雾膜”,试题源于生活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卢义刚校长认为:全卷基础题占70%以上,让学生“学有所会”、“会有所得”。试题情境多源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进入答题状态。如第2题的“6月21日的日环食现象”、第8题的滑板车、第9题的荡秋千、第10题的电风扇、第13题的长江五桥、17题的“平面镜防雾膜”等。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会了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试题素材选取的过程中,努力将物理和人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如选择题第4题素材为竹筒制成的民间手工艺品,富有童趣,充分挖掘了民俗元素,渗透民族文化;填空题第18题的素材是过去农村的舂米工具,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润物无声,发展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