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响应大学生基层就业与创新创业的号召,江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基层扎根就业,在创新创业中绽放青春芳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推出“就业先锋行·朋辈故事”,通过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2022年度人物的故事,展示江苏大学生立足专业,敢梦敢创,在广阔的舞台上书写奋斗青春、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特风采。本期我们将为你带来常州大学易鉴政的故事。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当毕业于常州大学的易鉴政主动选择前往西藏工作的那刻起,雪域高原就成了他青春的起跑线。2020年8月以来,他在世界屋脊战风雪、抗缺氧、建功业,历练“缺氧不缺精神”的顽强斗志、“艰苦不怕吃苦”的拼搏意识、“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英勇气概,向时代证明新时代青年人炽热的家国情怀与无畏担当。
磨砺以须,倍道而进
在常州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习期间,易鉴政就是一个自我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热衷科研、踏实学习、团结同学,大三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四年时间里,他曾前往北京、青岛、南京等城市参加“挑战杯”等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荣获诸多奖项和荣誉。
毕业之时,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调研全国样板党支部——石工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时,曾勉励学子,作为石油人,要敢吃苦,母校支持你们去基层、去一线、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毕业后,易鉴政入职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他秉持着新时代青年人投身基层、能源报国的信念,主动申请前往青藏高原参建某项国防工程,不满22岁的他成为了该项目最年轻的青年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易鉴政工作第一站就驻扎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唐古拉山兵站。海拔5000余米的唐古拉山被称为人类的“生命禁区”,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带的40%,全年超过300天都有降雪,全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4℃,最低气温零下45℃,驻扎的兵站附近还常有凶猛野熊和野狼出没。
艰苦的环境和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易鉴政一度从120斤暴瘦到95斤。低氧环境让他睡觉时常常憋醒;水源紧张不能洗澡让他背上长满湿疹;嘴唇乌紫开裂成为了每个人的标志,清晨清洗鼻腔血块是每早“必做功课”。但和身体的不适相比,孤独与寂寞是他要克服的更大难题。易鉴政说,“这里有连绵不尽的雪山和戈壁,有望不到尽头的国道,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嚣和热闹,没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游玩活动,甚至,没有一个小卖部。在这片‘无人之地’,孤独苦闷和难挨的思乡之情是心头‘常客’。”
面对种种考验与磨砺,易鉴政毅然选择坚守,让自己摆脱娇气,历练毅力。
自参加工程建设以来,他主动负责极为艰苦的测量工作,累计徒步踏勘190余公里,走遍了工程遍及的雪山、沟壑、沼泽。在极低温的条件下,寒风夹杂雪粒噼里啪啦地朝脸上随意射击,穿3条棉裤依然不能抵挡刺骨的寒冷,测量仪铁杆的冰霜,像针一样扎手,手指甲还曾被冻脱落。面对这些,他没有抱怨,一直挺在现场。工作的第一年,他超过200天坚守在海拔最高点的工程现场。
激扬青春,书写华章
易鉴政身上有一股“静下心来、沉下身去”的钻研精神。
他瞄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前进方向,常常在工作之余查阅相关工程论文、技术工法、国标规范,结合专业知识,与同事通力合作、大胆创新,撰写了单项穿越施工方案,地下关键障碍物穿越方案,并在现场蹲守十余个小时,验证方案可行性,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成本。
为了更好总结项目文化成果,留存青藏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和宝贵经验,他时常迎着暴雪,徒步去收集素材。
无私的奋斗与坚守,让易鉴政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与点赞。他荣获了“全国大学生基层就业人物”“管道局‘十三五期间’优秀新员工”“CPNG工程攻坚标兵”和“CPNG工程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易鉴政说:“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能参与到稳定边境安全的国防工程中来,是我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