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几年,东方元素成了装饰设计领域的宠儿,这是整个行业的进步,更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于自信。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对新中式生活美学的偏爱,对此,笔者走访了中国书房的创始人丁大军先生。
△ 丁大军先生
凤凰网江苏:你做中国书房的原因是什么?
丁大军:这是我的终极理想。这个理想可以让我对过往所有的经历归零,从零开始做中国书房。中国书房不在第一产业,也不在第二产业,属于文化创意的范畴,属于第四产业。传统的家具与文化结合,生发出一个能够符合当下国家需要的东西。最近几天网络上很热闹,都在围观崔永元手撕范冰冰。崔永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拿来问我自己的话,就是要问中国书房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希望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成为国家精神造就者,这应该成为整个文化产业的终极目标。
国际上没有“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说法,只有创意产业。中国人为什么加个“文化”?因为中国人做所有事情都非常有目的。这个目的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是属于精神的,精神就是文化。所以,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就显得及其重要。
中国书房必须能够把文化教育的体系囊括进去。从文创产业来说,中国书房以个性化书房空间的定制、阅读新空间的定制,来作为商业模式的抓手。商业模式确定了以后,它的背后隐藏的东西是什么?书房仅仅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的功能是读书,而读书影响着我们的精神。
中国书房的愿景是希望每个老百姓的家里都有一个书房,希望每个中国人能够通过这个书房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构建提供支持。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书房最想做的是“教化”,通过对个性化书房空间的输出,来传播中国文化,但这只是方法并非目的。因此,中国书房的终极目的是帮助人们实现精神诉求和价值观重塑的工具。
凤凰网江苏:您可以谈谈中国书房的的具体模式吗?
丁大军:中国书房要从国家精神层面来构建,首先要有基础教育,在经营模式里,我们把跟装潢或者说软装硬装相关的业务延伸到教育培训里面来,我们希望通过“三书”模式来打造,从书房空间的构建,到个性化主题书店的打造,一直到传统意义上的书院。而围绕中国人精神追求的,或者说精神重塑的书院的教育体系是我们最想要的。
中国书房所打造的空间功能包含了三个方面,即“书房、书店、书院”,表面上是个书房,又像书店,更重要的是书院的功能,是当下国民学习交流的空间。从政府开始,到机关、社区、园区,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举动,为当下中国的精神、价值观的重塑,能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只是做家居或者家装行业的话,我们就不需要用“中国书房”这个名字了,可以叫新中式美学空间这些。不过,我们有新中式公社,它既是商标,也是独立的文化传播公司,这个可以直接从空间来面对市场需求。
中国书房是一个文化教育综合体,小到家庭的书房,大到一个产业园区,一个街区,甚至一个小镇,都叫“中国书房”。我们希望用不一样的方式来传播中国文化,它核心不是做硬件,是做软件,卖精神产品。
但中国书房的硬件本身也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眼睛能看到的、手能摸到的,鼻子能闻到的、身上能穿戴的,都有深深的中国文化的印记。这里的中国文化是在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的重新审视,是新时代下中国文化的表现。中国书房在每一次落地后,需要呈现出这些。
我自认为自己尚且是个有情怀的人,往小处说是有点觉悟的人。我觉得当下中国国家文化的构建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我们如何做到面对外来文化恶意侵蚀的时候可以从容不迫?我希望通过中国书房这样的载体,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追求,甚至是我们生活方式的最终走向,通过中国书房引领,最后变成“新中式”的概念。
这不是一个空洞和苍白的词,而是当下指引中国人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精髓,它不是我们所见到的浅层的样子,从外表到言行,最终到思想,是中国人的精神理念指引下的生活方式,我们把它称为新中式生活方式。
凤凰网江苏:您所指的新中式生活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丁大军:新中式生活方式不是外在表层的,而是非常深层的。表层的装饰,诸如一两个元素,几件家具,一两件服装,也需要深入到骨髓,这个骨髓致既需要空间的熏陶,更需要文化的教化。到底怎么教化?怎样才能让中国人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追求,要从教化开始。
中国书房的新中式空间只是我们推行教化的一种辅助手段。当人们进入到这样的空间里,自然会感受到这样的氛围。我们需要把新中式生活方式具象化,通过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纸、立面装饰、光源设计等要素,甚至是精心配制的香、优雅的古曲,通过综合感官来感受空间索要表达的无声语言和和思想主张。
新中式生活美学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常落地。因此,中国书房可以做到概念很高大,现实也同样丰满,丰满到覆盖了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和源远流长的精神生活。我们还有一个品牌叫“中式小厨”,就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小厨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中国文化的传播落到实处,不是泛泛的标语,“三月来四月走,雷锋叔叔没户口”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出现在中国书房的。
凤凰网江苏:对您来说,做中国书房就是你表达情怀的方式。这样的方式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丁大军:是的。2015年的4月16号,一个楼盘的开盘活动,主题是寻找东方美,我是第二个演讲嘉宾。当时柴静的《穹顶之下》火遍朋友圈,我借用了一下,给自己演讲的题目定为《穹顶之上》。穹顶之下到处都是雾霾,我们充满了恐惧,我们怕这种东西对身体的毁灭、对未来的影响,但有多少人去思考这穹顶之下和穹顶之上的联系?穹顶之上的事确定了穹顶之下的事,如果每个人都用心去思考,那么穹顶之上非常干净,穹顶之下一定也是非常干净的。
我认为一个小人物有情怀是很悲哀的,但在这个时代却又不悲哀,因为这个时代让小人物也有了可以表达情怀的机会。我做中国书房,除了目前大家看到的方式,其实有一种异常轻松的途径,那么多资源随便对接一下,一年赚个一两百万是没有问题的。每天上午睡个懒觉,中午抓一把牙签、开车出门,找朋友聊天、吃个饭,给别人介绍业务,人家把回扣给我就行了。现在来看,我可能选择了通向终极理想的最遥远的一条路。
我想做一件真正能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事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影响一部分有情怀的人、有情怀的企业共同来做,最后打动政府,形成思潮,推动社会改革。要有一部分人有这样的思想和决心思想。思想如果不形成思潮,它形成不了推动世界改变或前进的力量。
凤凰网江苏:今天收到了您转发的几个词条,关于“国家精神”您有怎样的见解?
丁大军:“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奖是现代传播集团携旗下《生活月刊》主办的年度颁奖盛典。这群人在2007年就开始做的事情,也是值得钦佩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国家需要精神造就者。不过,到底谁能成为国家精神造就者,最终能获得荣誉,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其实,我今天给我手机里好多人都发了同样的信息。让大家都来思考一下,“国家”是什么,“精神”是什么,“造就”是什么,“者”是什么,“荣誉”是什么?有一部分人的“产能”更高些,比起普通人更知道我这个举动的意思。有人无法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但是他们可以把力量借给我这样的小人物,这也是他们表达自己情怀的方式。这可以视为我做中国书房的最重要、最原始的动力。
被保留被记着的历史,大多是一些没有文字的文物、遗址,一旦有了文字就成了国宝,像石鼓文的载体与普通的石头的区别就在于此。几千年来,汉字从萌芽到形成,流传至今,无不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说都离不开汉字这样的载体。
我们的国家精神应该寻找这个脉络,去探寻支撑国家精神的最原始的东西是什么,几千年后国家精神是否还有用?当下需要什么样的元素融合进来,才能变成符合当下中国的国家精神?这样的国家精神如何普遍传播,被大众接受,最终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人没有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并不很复杂,理解这些问题也不复杂,问题是有多少人去践行它?把中国书房做成一个产业,让越来越多的人去追寻中国古代书房所隐含的价值。书房里面有图书,图书里有汉字,汉字是中国人思想的表达,隐含了思想的线索。
凤凰网江苏:您在书法方面颇有建树,在您看来书法与中国书房又有怎样的联系?
丁大军:书法的每一个笔画都隐含了中国人的思想,隐含了很多哲学理念。汉字不是凭空诞生的,到今天依然能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书房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地方,有书籍,有笔墨纸砚,有茶,有香,有精神,有思想……所以说,还有什么比书房更重要的文创?
传统的书房在当下如何进行创新性的实践,变成现代的文化创意产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说起与中国人价值观和精神构建有关的东西,我想目前还没有比哪一个比书房更全面更直接。中国书房是古代的汉字、典籍所有这些的结合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创造和发明。我们对书房创新并延续,这是正在做的事情。
国家精神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必须永远追求的东西,而最近关于“国家精神”的闹剧表明,寻找国家精神、构建当下的国家精神,关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和整个国民精神的打造,这是中国书房的社会责任。
△ 丁大军先生在南京市“书香机关”活动基地揭牌仪式上
凤凰网江苏:中国书房不能只谈情怀,它需要商业来支撑,在您看来当下这个阶段还在坚守着吗?
丁大军:在中国书房提供的全民阅读定制服务方面,得到了很多部门和机构的认可,这是我们坚守之后的价值体现。商业化是很现实的,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必须更加丰满。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支撑整个团队、支撑每一位成员最现实的需要,其次才能谈情怀。
2017年到2018年,整个中国书房的积累得到了完全的展现,一方面是政府采购,从之前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到现如今也致力于打造书房空间。当然,过去也有人为此而努力,但是在我们做中国书房这样的努力和推动之前,还远没有这样的影响力。现在每个城市,小到街道,大到省一级的层面,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我们接待了上海新闻出版局,浙江新闻出版局,广东新闻出版局,安徽新闻出版局,湖北新闻出版局等五个局长级的层面的考察。有不少地方表示要给中国书房能够充分展示的运营的场地,但是我们的人手不够,只能换一种方式来适应这个阶段突然出现的热度和需求。
有了上层的推动,社会上的一些机构和企业也会随之而动。比如做企业书房,我们把企业书房、企业文化馆、企业博物馆的概念,以书房的名义融合进去。“三书”的功能打通了,也就实现了“三馆”的功能。这“三书”、“三馆”的概念不是凭空而来,是我们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定的。市场对于读书、展览、文化活动有着大量的需求,中国书房打造的“三书”概念,它表达的是“三馆”的功能,包含可以阅读的图书馆的功能,具备可以看展的美术馆的功能,拥有各种文化活动的文化馆的功能。
企业就可以把原来的员工俱乐部形式改造成书房,让员工从书房空间里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管理能够体现到企业书房的真正落实层面,那么这个企业的未来一定是所向披靡的。
凤凰网江苏:除了政府和企业,您对C端需求有怎样的预期?
丁大军:从明年、后年开始,书房的风潮应该会席卷整个家装市场,或者说书房的定制成为每一个家装的必要需求。到时候,每家有一个书房的愿景就可以变成常态。有些家装案例中,设计师和业主把客厅改成健身房,那么把卧房或者客厅改成书房又未尝不可?广义上说,健身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整个公共文化、大文化的概念包含了健身卫生教育文化。
未来,书房的概念将是一个智能化的、可以阅读的、可以修行的载体,不只是书房,它也可能是一个瑜伽馆,也可能是个琴房,是个喝茶的地方,甚至是一个写字的地方,一个练太极拳的地方,都叫书房。
实际上这是一个超越了书房原本文化空间的,一种复合式的文化概念,集读书修身,中医保健,养生美食等等为一体。看起来只是“中国书房”四个字,实际上涵盖了衣食住行所有方面,可以称为“书房里的中国”。
这个产业未来肯定可以实现制定的标准化和商业变现。家居行业有厨房定制专家,有橱柜定制专家,而书房定制专家倒还没有。之所以还没有出现,是因为还还没有足够的穹顶之上的力量来推动这个产业全方位发展。
凤凰网江苏:在您看来中国文化在哪个时期最为耀眼?
丁大军:中国文化有三个高峰时期,第一个是易经时代,远古至周代,中华文明的活水之源,第二个高峰期我称之为黄帝内经时代,先秦时期,第三个高峰期是论语时代,也指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六百年间,古希腊、以色列、古印度和中国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界,形成今天各个主要的文明轴心。
易经时代已经有中国上古神话,黄帝时代有甲古文,论语时代出现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大家。三个高峰所产生的成果,我把它称为中国的人类文明成果,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成果。它最核心的东西,是让人们向内寻求答案和力量,让自己达到安宁的状态,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最后变成君子,谦卑有礼。
不管在几千年前还是往后几千年,向内求己的主张对整个人类都有巨大的好处。宋代,虽然打仗打不过人家,但是平和安静地活着的人们却创造了整个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物质生活范本。一千年过去,在物质文明其实已经非常丰富,当下的我们更应该追求那种生活方式,这应该是国家精神在每一个普通老百姓身上最具体的表现。
但是,如果不把精神文明与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相匹配来建设的话,物质文明就不可能再有突破,只会对已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伤害,甚至毁坏。古人总结了天人合一的道理,说明我们的先贤早就知道有某种东西在主宰着整个宇宙。人必须按照大自然的规则来做事,太阳落山就该睡觉,吃饱饭才能健康,拥有数量不多的美好的物质加上能够遵守自然规则,人可能就能活得很长,活得很快乐。
当我们经历了近40年的飞速发展,物质水平要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丰盛,但是却出现了很多丑恶的事情。我就去研究文化,从中寻找我们究竟缺失了什么。我们的上层建筑应该在带领人们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时候,也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要构建一种普世价值。
凤凰网江苏:您对新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理解?
丁大军:我工作17岁开始工作,第一份工作在新华书店,做了9年。这个时期在我的人生中非常宝贵,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个时期所有的积累,成为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石。生于斯长于斯是5000年,甚至应该说更久远,但这5000年文明不是凭空而来的,周口店、河姆渡、半坡……我们的先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中华文明并且把优秀的精神元素保留和传承下来,整个社会前进的过程是螺旋上升的。
中国书房的终极目标既符合国家意志,也符合人民的追求,人民最终要活下去要活得好,依托传统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吸收新的文化不断融合,形成新时期的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外来的文化的碰撞融合,只要是优秀的部分都可以被接纳、被学习、被吸收。
中国书房只是一个载体,它并非只有中式元素,而排除所有外来的东西,实际上是要形成我们新的中国特色,而且不断发展中反过来影响世界。我希望在做好文化安全的时候,最终走向世界。我们需要给这样的文化注入更多的影响力,让更多人觉得中国文化真的很好。为什么外国现在都跑美国去留学到美国去留学了,那一定是美国可能有比中国好的东西,当然也有越来越多人到中国来留学,就说明总有美好的、先进的东西把他们吸引了。
我们自己承认自己还在第三世界,实际上我们确实还有些尚未改变的东西。生产力、生产关系还是相对落后的。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情怀有幸可以一直无限放大,物质和精神有机的交融,万物负阴抱阳,总之,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定要与物质水平相匹配,否则,无论是人还是社会,还是国家,都会出问题的。
【后记】对丁大军老师的专访,让我想到宋代群星闪耀的士大夫们。他们靠教育和科举实现阶层上升,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一种普遍的自觉意识,又承担了重塑中国传统的责任。从先秦开始绵延,一直扮演着传统中国“社会良心”的角色。(引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5期)
(图片提供:中国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