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杨劲松,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行业现代机电技术职业教育集团联席理事长,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理事长。先后主持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科研课题多项。
记者:杨院长,您好!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曾经培养了党的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邓建军,近来年又培养出了以“全国劳模”吴宏胜、“中国铸造大工匠”马艳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智能制造“工匠人才”,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你们学校的基本情况。
杨劲松: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立德树人使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德技双育、校企双元、专创双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培养德技双优、具有创新精神、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复合型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企业广泛认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省委综合考核连续两年第一等次。近年来,代表江苏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6项、二等奖14项,获奖总数省内名列前茅。在今年的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9项,一等奖和获奖总数均名列全省第一。
记者:杨院长,学校在装备制造方面打造了一批品牌专业,那么你们学校是如何设置相关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
杨劲松:学校积极响应“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国家战略,对接江苏省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紧紧围绕“立足常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和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制造为底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优先遴选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区域特色发展产业,建设产校紧密对接的专业群,做强先进制造业专业集群,做优生产性服务专业群,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构建“智能+”专业生态,形成了“根植江苏制造、服务江苏工业”的鲜明专业特色与独特情怀。学校建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12个。
记者:杨院长,你们学校人才培养方面是如何开展教学改革的呢?
杨劲松: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是我们始终狠抓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学校以打造常工业“优质课堂”为抓手,系统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课堂革命。
一是出台了《打造常工业“优质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施意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引领改革方向的制度文件,为推进课堂革命“领航”;
二是全面推进“基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重构,开展“线上+线下”协同混合式教学,实施英语、数学等公共课分层教学,为推进课堂革命“树标”;
三是全面构建“国家-省-校”专业(群)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三级建设体系,建有国家级课程13门;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6部;获批教育部31个“1+X”证书试点项目,为推进课堂革命“奠基”。
四是通过创设“高互动”“深参与”“勤动手”的课堂学习情境;实施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教学“新项目、新任务”的同步迭代;营造智慧化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持续深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让学生跟上新时代、新产业的快发展、高要求,为推进课堂革命“塑形”。
记者: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学校有哪些硬核举措?
杨劲松:学校以创新校企命运共同体管理机制为基础,构建以产教融合共享云平台、实体化产教融合联盟、跨学校联合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型实践基地为载体平台的“校地联盟,院园联合,专企融合”多元共同体联合办学模式,构建常态化多元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依托常州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联合大院大所、龙头骨干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建高水平生产性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聚力打造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区域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继续与恒立液压、星宇车灯、今创集团、亨通光电、中天钢铁等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助推更多企业入选国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我们和企业携手共育“工匠人才”,也共同受益,真正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记者:杨院长,国家要求全力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怎么样呢?
杨劲松: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非常好,始终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这几年的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生在苏锡常都市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骨干企业的就业率达55%,企业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高,这也是对我们办学和育人的鼓励和支持。
学校采取就业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前走访各地人社部门,走进特色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遴选高质量就业岗位,充分利用91job智慧就业平台、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多维度滚动宣传。每年按照“小规模、多批次、分专业、分类别”举办二十多场线上线下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三万多个就业岗位,平均一位毕业生有八个左右岗位可以选择,充分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记者:“十四五”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学校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杨劲松: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工业命名的省属高职院校,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打造好服务江苏制造的品牌。未来五年,我们的建设思路与目标是: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深化产教融合、高质量协同育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主线,以“高素质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为关键,坚持内涵提升、聚焦应用、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发展路径,实施“十大行动计划”,打造“两大高地”,把学校建成“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赋能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增值成长、引领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力区域中小微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展望“十四五”发展新蓝图,我们积极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锻造“工匠”摇篮,聚力建设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国内有影响、省内一流、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江苏省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更高更强的“中国智造”奠定基石,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推向新高度提供“常工业力量”。(记者 李艳玲 通讯员 檀祝平 陈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