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报线上培训班 老爸线下领“书童”新职
2020-03-19 09:48: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40岁爸爸 因一堂网课成儿子“书童”

3月6日,四年级儿子小宁的春季第一节网课开始,张北得到了一个新身份——小宁的“书童”。

3月6日17点,张北匆匆收拾好办公桌,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中。“一个小时后,是小宁学而思春季新学期的第一堂正式网课”。17:35,到家。这个点再准备吃饭是不可能了,张北计划着,“先给小宁搞定课程,再做饭,利用课间休息时段再让他过来塞几口饭”。开电脑,APP扫码进入课堂,老师已经在电脑前等候了,小宁也充满仪式感地端坐电脑前。前一分钟还兴奋地和小宁商量着进“哈佛”还是“耶鲁”组,看到老师发来的预习提醒,张北才意识到小宁独自在家几天来根本就没有预习。压住心头的怒火,帮助小宁突击预习,终于赶在十分钟内完成要求。“老老实实上课。”张北丢下一句话后,转战厨房。

其实早在一周以前,张北就给小宁报名了。“因为之前从未接触过网课,想让他熟悉一下,没想到第一堂数学课就有2000多人同时在线,此后的一节语文课也有400多人同时在线,课后听取了儿子的意见,说线上课和教室里上课一样轻松愉悦,上网课的感觉挺爽”。这样的反馈让张北心里很踏实。但是第一堂正式网课并不很顺利。“英语直播课上有大量语音互动环节,可能同一时段上网课的人太多,系统不堪重负,有人滞后,有人卡顿,群里哀鸿遍野”。

更让张北郁闷的是,自己也被这堂网课捆绑了,“上课过程中,老师还要求写完作业后使用拍照上墙的功能传到电脑上,这时才发现电脑无法清晰拍照,还需要一位家长在旁边随时等候拍照,及时上传到群里。”张北说甚至有点怀念之前风雨无阻往返于辅导班的日子。“以为像往常一样,把孩子往课堂里一塞,就交给老师了,孰料一堂网课却让今年40岁的自己彻底沦落成儿子的‘书童’”。

在全程陪读两个半小时后,父子俩才得以返回饭桌,一阵狼吞虎咽后。小宁开始发表意见:“课上两人PK拼单词时经常会卡。”考虑到可能是家里的宽带不够,当晚张北就电话申请更换光猫,以提高网速。3月13日,第二堂英语直播课即将开始,张北提前一个小时到家,提前喂饱了小宁,还把电脑从书房挪到了客厅距离端口最近的地方,测试后,索性把无线换成了网络直连。“比上次好多了,但是同学PK环节还是不够通畅”。课后,张北又下单了一个带有千兆网口的路由器。“5000块都忍痛割了,肯定得保证网课顺畅,如果还是卡,就得考虑换台电脑了”。张北口中割掉的5000块,是刚刚续报辅导班的费用。

紧张的双休日

语数外三门连上 小升初男孩的周末很“不凡”

六年级的吴不凡很早就知道今年对他来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小升初之年。

大人们一直在耳边说“不好好学习上不了好初中”,寒假前他的假期生活以及即将到来的春季学期就已经被培训班安排塞满。没有想到的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所有的线下课变成了线上,小伙子有点高兴,最起码妈妈不用再做车夫,他也不用一天都在路上赶课,可以起床一秒到达课堂。

吴不凡的妈妈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培训班是刚需,而且春季班早在秋季时就连着寒假班一起报了,她也困惑线上培训的效果到底有多大,但是从班上其他孩子的情况看,大家报的春季班一个都没有少。

吴不凡周一到周五很幸福,他在鼓楼区一所热门小学上学,学校的线上学习安排比较宽松,每天两节主课加一节副课。“老师提前一天会把第二天的课程安排发给我们。主课就是看鼓楼E学习上提前录好的微课,最多20分钟,下午一般是体育、音乐、美术类的,然后做做作业”。

吴不凡的紧张时刻从周六开始。

提前5分钟登录,8:20正式上课,语、数、外三门连上,到11:40结束,这是小升初冲刺班。“这是我妈寒假给我新报的班,连着春季学期一起,到3月份结束”。吴不凡不是很喜欢这个班,因为寒假刚上,老师同学并不熟悉,然后就转到了线上,而线上平台只听到老师讲,看不到老师的脸,没有亲切感。

周六下午,吴不凡有两个半小时的英语私教课,老师使用了腾讯会议的平台。“跟着这个老师上了很久的课,还是挺喜欢的”。

周日上午,是吴不凡比较喜欢的一门培训课,数学尖子班课程,老师和同学都比较熟悉。“老师会把我们每四个人分一个组,然后进行互动答题,表现好的有小红花,小红花可以有积分换小奖品”。

吴不凡在江北有漂亮的新家,可是为了上学和上培训班方便,以前全家一直是蜗居在鼓楼区租住的两居室小房子里。“尖子班的上学点都在城区,线下上课的时候,我们只能住在小房子里,现在变成了线上课,没有了交通成本,我们最近一直住在江北”。吴不凡的妈妈曾经一到双休就拖着孩子一天在赶课,儿子上车就睡,三顿饭草草了事,现在反而变得游刃有余。

不过,对于家长来说,成绩提升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当时报班都是寒假连着春季班,后来发生疫情转到线上后,机构都说会打折,具体怎样打折也不知道。”网上的课3月底结束,吴不凡的妈妈也打算看看孩子的学习效果再决定后面续不续班,毕竟将近5000元的课程费,如果还是网上上课会慎重考虑。

晚7点围棋课

“面课”兴趣班基本哑火 唯独围棋买了22节课

“丁丁丁——”晚上7点,周女士家闹钟准时响起,小学二年级儿子小胖准时坐到电脑前,围棋网课开始。

小胖幼儿园大班起学习围棋,目前业余三段水平。半年前,小胖跟随南京一位职业初段选手学棋,这位老师年轻、思路快、教学严格,颇受小棋手们的喜爱。

“我家毕竟只是二年级小学生,目前还不考虑上语数外一类的培训班,我们主要把精力放在了素质培养上,平时报了围棋、钢琴、街舞、陶艺一类的兴趣班。”周女士说,因为疫情,这个寒假的节奏整个被打乱了,“上‘面课’的兴趣班基本‘哑火’了,唯独围棋这门课,老师先后推了3期网课,我家期期都跟,已经买了22节课。”

小胖的围棋老师,年纪轻、精力足,热爱研究AI(人工智能)招法,在本地颇有名气。寒假里,他的教学主阵地转移到在线平台。每次课前,老师先建好教室,小棋手们按时上课,时长1.5小时。

每节网课,孩子真不少,少则40人,多则60人,他们大多为业余三至五段的小棋手。老师授课前承诺家长:“三段听了不嫌深,五段听了不嫌浅。”对此,周女士总有些疑虑,怕老师讲得深,儿子消化不了,因此常常问小胖:“听得懂吗?”而小胖的回答总是很笃定:“当然听得懂!简单!”

周女士观察,每次课上,老师都会就讲授内容多次在线出题,让学生们同时选点落子,这应该是在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状态、有没有跟上上课的节奏。而小胖的每次落子练习基本能答对,这让她对儿子的听课效率比较放心。

周女士说,棋童们的家长都清楚,围棋如果放下一段时间不练,孩子的棋力肯定是要下降的。因此,为了保持棋力,即使不见老师的面,线上平台的网课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一样受欢迎。

周女士算了一笔账:早前,自己送儿子去这位老师家里学棋,上的是4人小课,每周1次,时长2.5小时,每人每课时260元。“对学生家庭而言,网课与面课两种课程形式,每周支出的费用和投入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周女士说,“当然,学习效果的检验,还是要等到疫情结束后各种围棋升段赛打响,看孩子的实战成绩。”

标签:老师;上课;围棋
责编:王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