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退群“拷问”了谁
2020-11-05 09:25: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江苏一家长在自制短视频中的一连串“灵魂拷问”,引发众多家长内心的“海啸”。

就在不久前,也曾有一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上突然情绪崩溃。因为经常不回复家长群消息、被老师点名提醒后,他边哭边解释,“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还有家长凌晨一点在群里质问老师“我家孩子写作业到12点都不能睡觉,老师凭什么能睡?”之后被老师“踢”出家长群。有人调侃:家长群,就是压垮成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退群,虽能撒一时之气,终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况且把各种负面情绪的“锅”一味甩到老师头上,也有失公允。很多老师本身工作量已经很大,之所以在家长群里布置各种事务,并不完全是出于责任转嫁。实际上,在家长群里老师也有压力——每发一条学校通知,往往就收到家长“轰炸式”回复;面对家长们各自不同的反馈表现,老师有时也感到尴尬。

家长群引发的“吐槽”如此之多,让人不禁要问:当家长群变异为攀比群、“马屁群”、广告群甚至吵架群,当家长群滋生的隐形负担和复杂关系成为不少家长的一块“心病”,谁该为此负责?我们真正需要的家长群又该是什么样的?

作为家校沟通的平台,家长群本身没有过错,舍此而寻求别的渠道方式,也不太现实。家长群成为家长的“压力群”“焦虑群”,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家长在教育链条上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面对一些老师对学生教育责任的转嫁,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个别家长的心态也需要调整。将自己本不必要的焦虑与压力投射在家长群中、使得这种情绪发酵放大,对构建良好顺畅的家校关系和促进孩子成长也无裨益。

家校共建就是家长和学校各司其职,而非家长承担教育的“无限责任”。只有科学合理地划分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区间,做到权责清晰、各司其职、各归各位,家长群氛围才能得到有效净化,让“群”在彼此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运行。 陈立民

标签:家长;老师;情绪
责编:王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