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为先,深耕思政教育主阵地
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推行中心组学习巡学旁听制度,建立党委常委会和二级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邀请专家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学习,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使用网络培训,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共开展交流会、信仰公开课、党课、团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30余场。
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共开展红色经典电影展播、专题知识竞赛等“四史”学习教育活动近百场。策划组织“启航、担当、奋斗,开学第一课”“书记校长第一课”“马克思主义青年说”“众说·学习”“劳模精神进课堂”等思政课品牌活动,协助校领导深入课堂,以“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为主题,从思政教育的视角讲好疫情防控思想政治理论课。
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深化。全年共开展4次意识形态专项督查。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课堂教学和舆情监控引导。制定《常熟理工学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健全管理体制;启用“舆情通”,细化意识形态观测点,实现舆情监控实时、全覆盖。规范新媒体平台建设,对全校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登记,打造学校集群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新媒体工作格局。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持续推进。学校构建完善“1+N”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做到教师考核、评聘和晋升“三纳入”,启动“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计划,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动专业课等非思政课开展“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选树“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实现了全校“课程思政”全覆盖,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展两轮,共立项50门示范课程,覆盖全校所有教学单位。
党建为核,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学校强调基层党建工作,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实施学生党员“四航计划”。“启航”“引航”“领航”和“远航”计划,分别对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毕业生党员四类群体开展活动。根据大学生入党前、入党后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彰显党员的先进性。
推行党课专员制度。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秀专业教师中遴选出12名党课专员,分别驻点12个二级学院,采用驻点式教学与专题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前集体备课,统一制作课件,有效解决各二级学院基层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标准化培训等党课的师资问题,切实提高了党员教育质量。
完成党建工作室全覆盖。党建工作室是基层党组织宣传党建工作的新阵地,展示党员风采的新窗口,开展党员教育的新平台。目前,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室挂牌已经完成全覆盖,切实促进了学校基层党建的规范化建设。
文化为魂,营造立德树人浓厚氛围
学校立足“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建设目标,围绕“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精神,将大学文化建设完全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独有的校园文化品牌,实现了以文化人,立德树人。
榜样文化推动师生见贤思齐。学校开设典型宣传专栏“理工星空”,通过多媒体联动,在5年多时间里共推出100余名优秀师生,以无数个“励人”故事,营造一方风清气正、埋头苦干、奉献友爱的“星空”,在校园里树立了浓郁的师德学风。
实践文化巩固课堂教育成果。学校倾力打造全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形成日常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一体化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劳动教育》课慕课全国首家登录中国教育在线网;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机制,形成“公益2号店”“情暖春运”等志愿服务品牌,今年学校的“城市营养液·环保守护者”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扎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每年超过1万人次师生深入乡村实践,为繁荣地方文化、支持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服务中也得到很好发展,并涵育了优良品德。 朱士中(作者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