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山海情》,掀起了大众对基层工作的关注热潮。如何才能真正让高校毕业生认识到基层天地的“广阔”,心甘情愿扎根基层,还需要各部门联手发力。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建议,应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仅可以为基层输送人才,而且也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
施大宁发现,基层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基层岗位空缺、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岗位选择局限性较大等问题。施大宁表示,尽管国家加大对基层一线人员奖励激励力度并加快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但大部分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印象仍停留在“压力大、工资低、出路少”上。
对此,施大宁建议,应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的意愿度。“政府和高校应该结合青年学生特点,拉长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的战线,持续地深入开展‘基层青年之声’‘基层校友母校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宣传部门和团委要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和对话活动,以朋辈影响力激发在校生对基层就业的认知和向往。”
此外,施大宁认为,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和培养机制,完善青年基层工作者的职业路径。“一方面,高校应提高对基层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可将基层就业率纳入就业工作绩效考评;系统设计基层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为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应完善和落实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职业发展路径,提高青年基层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施大宁说。
施大宁建议,不妨设立起政府、高校、基层等多方基层就业信息沟通云平台,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可以打造共享共用的信息平台,覆盖基层就业全过程。”记者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