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韩宁:推进卫生健康教育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020-02-15 17:4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时期,提升国民卫生健康素养、普及卫生医学教育的话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卫生健康教育是提升学生卫生健康素养的必要途径,但卫生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和应对卫生危机事件,形成以理念为基础的良好行为习惯、切实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才是卫生健康教育更加深远的目标。

思想认识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动力源。

在疫情防控期间,那些拒绝戴口罩、明知自己感染病毒还到人群中随意走动、故意在公共空间吐唾沫、散播病毒的人,无视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存在,没有社会责任感,是典型的“缺德”。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人对社会的危害要比病毒大得多。思想决定行动,怎么想就会怎么做。面对肆虐的疫情,除了要补上卫生健康知识,思想观念的校正更是不容忽视。

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指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是指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不管是卫生健康知识,还是思想精神品质,都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要坚持不懈才能形成习惯。小学时,老师会教导学生保护动物,告诉他们要懂道理、讲仁爱、守正义;中学生会学习什么是食物链、生态系统,老师指导学生明事理,建立法律意识;大学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求真理,思考人类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强化社会责任感,用科学和技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然而,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入脑入心,并不一定能够形成个人的思想理念。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生物世界面临的危机,在磨难中增长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知识,同时也让我们理解了德行与荣誉的含义,更让我们对爱和敬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思想深处的触动会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使我们的人格更加完善。

价值认同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加速器。

据相关通报显示,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而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然而,从多年前的SARS到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都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到底是什么人在大肆食用野生动物?是蝙蝠比鸡鸭更美味,还是这些人认为吃过的野味多就意味着身份的高贵?

按照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教育”中“教”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接受和依从我们的理论、观点,“育”则是让他们认同,让老师教授的东西成为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指导,进而内化成为他们自主实践的标尺和准则。在批评和指责此次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不负责任、有失公德的人和事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教育过程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不仅要用丰富的课程向学生介绍世界、用生动的语言教授他们怎样了解世界、用多样的方法向他们传授多种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和爱心,要教会他们在理性的轨道上主动思考问题和困难、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危机和挑战。每一个经过正确而有效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不能为了寻求感官的刺激、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贸然破坏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不能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绪而制造散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不能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无视法律法规、公序良俗。

意识根植是行为习惯养成的稳定器。

84岁的钟南山院士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再战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沿,他有科学家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他曾经说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在拥有绝对理性的同时,也不能缺乏感性,要学会体谅,学会感恩,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是他一贯遵守的人生信条,也是他舍身为人、心系众生的意识根基。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而教育就是督促养成习惯、使人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过程。无论是饭前便后要洗手,还是公众场合不随地吐痰;无论是控制体重、加强锻炼等基本健康教育,还是食品卫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方法,都需要人们在自我意识的指引下,做出从容、合理、正确的言行。一个人只有真正认同了一种观念意识,他的认识才能内化成为个人素养;只有个人的精神品质成为心中的信仰,才能不受及时诱惑的影响、不受他人的观点行为所扰,使行为不逾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边界。而教育的目的,就是明确正确的方向、选择合适的时间、采用合理的方式、运用恰当的力度、实施科学的教导,最终使教育对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个人素质。经历了这场疫情,卫生健康教育引起了公众的重视,但除此之外,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同样不能少,决不能等到下一次危机到来再反省,也只有国民素质普遍得到提高,这种危机才能越来越少。(作者: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韩宁)

标签: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责编:李艳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