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五个“强化” 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2024-03-29 16:0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依托与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校一体化办学优势,坚持五个“强化”,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强化党的领导,把牢发展“方向盘”。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对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作出专门部署,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人才工作,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机制。编制学校“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成立人才工作小组,统筹推进政策落实、经费支持、条件保障等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育环境。

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深入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加强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牢牢把握教师队伍建设正确方向。发挥好党外知识分子人才联谊会、校领导与人才面对面座谈会等平台的桥梁作用,努力做好人才“暖心”工作。在人才引进、岗位聘用、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等方面,压实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考核把关责任,不断完善“党委领导、学院主体、部门协同”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格局。

强化师德建设,唱响育人“主旋律”。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持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夯实二级党总支主体责任,切实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师德建设管理办法》,印制人手一册《教师师德手册》,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体系。深化师德教育,通过举办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教书育人报告会等举措,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出台《关于规范和完善学校荣誉表彰的意见》,进一步健全教师荣誉体系,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开展“弘毅奖教金”的评选活动,奖励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取得突出业绩的教职工,挖掘优秀事迹和精神品格,讲好教书育人故事,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强化引培并举,打造人才“蓄水池”。科学合理制定岗位聘任及考核的工作方案,充分调动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上级要求完成两支队伍的人员配备。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管理办法》等,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着力构建层次分明、引育并举、专兼结合、衔接有力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制定“双向”人才共享工程,“百名”师资提升工程等人才培养建设方案,打造校企共引、共育、共培高层次人才队伍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双师”队伍素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出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打造省、市、校三级教科研项目、科研平台和人才项目,构建省、校两级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出台《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历(学位)管理办法》,鼓励教职工自我提升,充实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学历人才队伍,并推进以博士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建设。大力选聘30岁以下优秀硕士充实教师队伍,探索建立集“识才、育才、荐才、成才”于一体的青年教师的培育模式,建好人才“蓄水池”。

强化评价改革,增强队伍“驱动力”。深化职称评聘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教师道德品质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能力和业绩,遵循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修订职称评审资格条件,不断完善职称评审体系。坚持育人导向,实施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思政教育两个系列职称评审单设标准,着重考察两支队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强化教学质量效果评价和一线学生工作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坚守教书育人本职,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

坚持质量导向,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注重代表性成果评价和同行专家评价相结合,着力破除“重数量、轻质量”倾向。坚持贡献导向,鼓励教师开展“从0到1”的重大成果的突破,对在教科研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职称评审可不受论文、项目等成果数量限制。在人才引进方面,坚持以个人能力、科研和技术水平为标准,采用“一人一议”的模式,全面系统评价人才。坚持分类评价,注重以个人科研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相结合评价高层次人才;以研究内容、工作状态、发展潜力和科研成绩相结合评价优秀青年人才。完善学术治理体系,重视学校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人才评价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激励保障,营造创业“好生态”。按照“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原则,深化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工作职责和实际业绩紧密联系、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争取人才专项经费,切实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需求。出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政策,构建“人才—科研—产业”一体化发展链条,鼓励教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汇聚社会力量,设立奖教金,激励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下足真功夫、取得新成果。

创新用人方式,实施“创新在锡科院,创业在高新区”的共引共培共用人才计划,依托区校一体、校企共建的优势,破除校企人才流动壁垒,创新园校共建共享模式。组织高层次人才到企业任职,实施“双薪制”,建立企业经验管理和技术人员与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形成校企高端人才双向交流、共生共长常态化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合力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等需求,切实解决教师急难愁盼问题,为广大教师潜心教学科研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王志辉)

标签:
责编:龚淑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