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跨越时空的“匠心”传承
2021-10-22 17: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受疫情影响,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新生来校报到比往年晚了一个月。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新教师张傲,在新生报到日的工作任务是为新生们发放全国劳模、大国工匠邓建军《写给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他还将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代表邓建军来宣读这封信。

两代工匠跨越时空的对话

获得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留校任教的张傲,是第一个阅读信件的人,他兴奋不已:“邓建军是我的偶像,我要向他学习,争做强国有我的‘大国工匠’!”

邓建军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黑牡丹集团,做了一名电气维修工人。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技术改造,邓建军和他的团队解决了企业“连续生产不停车”这一世界难题,让外国人发出了“中国工人了不起”的赞叹。

张傲就对“连续生产不停车”这一技术深表敬佩。张傲说:“学长邓建军当年在看不懂英文说明书、买不到配套的零件、没有专业工程师指导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刻苦钻研,自己维修设备,自主研发产品,真的无法想象,要知道机床上的代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张傲更佩服邓建军的是,他以中专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起点,立足岗位,不断钻研,努力创新,参与了600多个技术改造项目,成功填补500多个技术空白,独立完成了140多个项目,仅其中一项就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他们研发的40多项创新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多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69年生的邓建军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专(专注)、精(精益求精)、创(创新),1999年生的张傲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专注一事,精益求精。两代人整整相差30岁,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他们产生了共鸣。发完信后,张傲来到了邓建军铜像前,对着铜像向自己的偶像隔空喊话:“请学长放心,我一定会在实训教学一线岗位上,不断用新知识来充实自己,用新技能来完善自己,努力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为学长一样的工匠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这里是培育工匠的摇篮

10月10日,大一新生王昊来校报到,报到日当天,他收到了邓建军《写给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看完信后,王昊特意在校园里寻访了“建军路” “建军桥” “建军林”和“建军铜像”,他还听说,学校把每个专业成绩最优异、表现最突出的班级命名为“建军班”,他希望自己的班级能成为新一届的“建军班”。

“没想到学校培养了这么多位劳模工匠!”王昊走到学校的劳模工匠长廊,驻足停留了很久,每一位劳模工匠的事迹都对他触动很大。

劳模工匠长廊里共展示了20位学长的先进事迹,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劳动模范,有大国工匠、江苏工匠、中国铸造大工匠,有全国技术能手、江苏技能状元、江苏省技能大赛先进个人……最让王昊感到高兴的是,有些劳模工匠就在他身边,是学校的“金牌教练”,他们指导的学生个个都能在全国大赛上获奖。

王昊数了数,劳模工匠长廊有7位在校教师,其中6位毕业于本校,在学校长期从事实训教学,指导学生的实训实践课程,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1位产业教授,6位企业兼职教授,他们带着企业鲜活的项目,定期来校和学生一起研讨、一起实操,这种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看到学校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的奖牌后,王昊感慨道:“这里真是培养工匠的摇篮呀,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因高考失利,王昊来到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本以为职校生没有前途,没想到职校生也能成为企业的顶梁柱、社会的栋梁之才。

“工匠精神”代代传承

邓建军在信中写到,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建设需要千千万万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线技术型人才,他希望学弟学妹们做爱党爱国、勤奋学习、苦练技能、实干笃行、知行合一、敬业奉献的时代青年。

留校任教的张傲希望自己能和学生一起成长为像学长邓建军一样的工匠人才,新入学的王昊也希望自己在大学里学好知识,苦练技能,以优秀校友为榜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量学生都把邓建军当作自己的偶像, 学校升格后,毕业生中第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者、校友张志东表示: “从2006年入学开始, 我就把邓建军作为自己的偶像。”

面对一批批像张傲、王昊一样的年轻师生,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用学校特色文化熏陶他们,用“工匠精神”引领他们。

“学校为了弘扬工匠精神,已经把‘工匠精神培育’写入学校章程,纳入学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校党委书记缪昌武说。

近年来,学校塑建军像,铺建军路,筑建军桥,植建军林,建学校文化长廊和劳模工匠长廊,利用校园特色景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吴宏胜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校史馆重点区域设立劳模工匠专题展示区,详细解读劳模工匠精神;在校园网、校报、广播台、微信、微博、抖音、电子屏幕等校内媒体平台上同步推出“邓建军的校友们”“奋斗的青年榜样”“常工业平凡人”三大专栏,深度报道校友、在校师生的劳模工匠精神;把体现劳模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和案例融入所有课程,将劳模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指导师生开展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活动,让“劳模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于是,校园之内,参观校史馆、劳模工匠长廊、学校文化长廊成为新入校师生的必修课;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校本教材《中国技工邓建军》《邓建军的校友们·匠心花开》,成为所有师生的必读书目;学校师生中的“劳模工匠”人物和先进事迹,作为师生入职入校培训、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开展一年一度的“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节、举办形式多样的技能大比拼、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建军班”,成为有效传承劳模工匠精神的载体。校园之外,一批批“金牌教练”带领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展示精益求精的劳模工匠精神,大量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活动中深刻体会劳模工匠精神。

学校从新生踏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就开始对他们播种“现代工匠人才”的希望之种:学生一入校就能阅读大国工匠邓建军

《写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介绍学校劳模工匠的系列人物通讯《邓建军的校友们·匠心花开》,感受每一位优秀校友的成长成才轨迹;学生在校企合作新模式中,体验学校与企业一起构筑的“全景式”现代工匠人才学习环境,体会“工于匠心、技以载德”的专业文化,享受爱岗敬业的教师们将“工匠精神”在课堂上完美演绎。

如今,一群群“00后”大学生们更是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转化成精妙的设计、精细的制作、精湛的技艺、精美的产品、精彩的展演,在课堂、在企业、在社会中展示和传播。“弘扬工匠精神在我校已不再是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人人能参与,代代能传承的‘法宝’。”缪昌武说。(李颖)

标签:工匠;邓建军;劳模
责编:宁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