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2024-03-29 11:19: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象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要阵地,应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立场坚定的高素质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重视教育师资力量,打造协同育人新局面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应然之举,也是高校实现教育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内生动力的必然举措,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路径。

专业教师、思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应重视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积极参与高校组织的岗前、岗中和岗后系统化职业培训,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强化教学技能;认真参加教学研讨会、专题报告会、学术讲座、交流研学等活动,树立协同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合力创办文化育人名师工作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的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融合。

各思政教育主体应负责资源统筹和调配,明确教学细则、教学要求、教学大纲、考核手段等,以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融合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的学科优势,以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教学为主,逐步向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延伸。

重视传统课堂教学,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的创新融合,需要紧紧围绕传统课堂这一主渠道,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文化内涵、价值导向等,强化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实效。

强化教育供给,以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等手段,获取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求知需求。结合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原则和目标,实现教育供给精准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重视课程建设,构建包括通识课、选修课、校本课、专题知识讲座等在内的课程体系,实行“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全过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价值期待,从增强专业素养、培育职业道德、强化理想信念、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入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当、适时地融入各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中,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金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高校应依据不同课程目标的培养标准和教育目标,合理选择内容。针对必修课程,着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指引、道德养成、观念习得等方面的作用;针对选修课程,适当参照学生的内容需求和价值期待等进行内容选择,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自主性,拓宽学生知识领域;针对校本课程,适当融入地域文化、地方红色文化等,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奠定基础。

重视“第二课堂”教学,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

“第二课堂”的存在,可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受场域和时间局限的不足,使原本的单维空间教学演变为多维立体空间教学,加速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高校应定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专题知识讲座、文化沙龙、主题征文、传统文艺汇演、辩论活动、文化作品展览、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推广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同时,依托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知行合一”,在实践中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名人故居、展览馆、博物馆、校史馆等;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文化发源地、革命根据地等进行社会调研,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自觉。

高校可在党建引领下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在校训、校风、办学理念中融入文化育人相关内容;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建设一批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书吧、读书角、文化广场等;以党建为引领,建设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书院,定期开展国学主题工作坊活动;还可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组织发展一批优秀学生代表组成朋辈互助员,为学生宣传和普及红色革命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全方位打造学生成长精神家园;还可加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由党委领导为核心,其他部门人员共同制定“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清单、考核标准等,以制度建设提升“第二课堂”的育人实效。

重视“第三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手段和平台

“第三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抢占网络育人高地,创新高校教育手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空间的传播。

高校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网络空间教学,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助推信息技术赋能高校文化教育工作。注重开展线上文化教育工作,以视频、文字、图像、动画、影音、漫画等形式,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地方报纸、期刊、电视台、广播等主流媒体合作,加强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成果、进展、手段等的宣传,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以课前教学场景导入、课中模拟教学、课后模拟训练等方式,提升文化育人实效;依托在线教育平台,开放文化精品课程和资源,打造智慧题库,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作者金博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与路径研究”〈2023QN0383〉的研究成果)

标签:传统文化;中华;教学
责编:胡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