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8月2日上午,赤壁路小学五(4)班“劳动最光荣小组”一行6人来到南京市中医院,参加金陵小郎中之医路“童”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了拔罐、刮痧等中医传统疗法、百草园和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W020220803706514686049.jpg)
在传统疗法特色护理中心,邓增萍医生向大家讲解演示了刮痧、拔罐、耳压法等传统中医治疗手法。人体经络模型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人身上有12条正经、任督二经和奇经八脉”,讲解员邓医生拿着经络模型说,“感冒了就可以沿着肺经单方向刮痧,可以用刮痧板刮,没有刮痧板,在家可以用陶瓷的勺子刮痧,我们这里有牛角刮痧板、铜刮痧板、砭石刮痧板。”
“拔罐起什么作用呢?””驱寒”,有同学回答道。“拔罐最初是角罐,用牛角或者羊角来拔罐,后来发展到竹罐和玻璃罐,还有药罐,药罐针对类风湿患者拔罐效果很好”,邓医生说。
![](./W020220803706514759134.png)
“玻璃罐和竹罐有什么区别呢?”“玻璃罐便于观察人体拔罐的情况。”“拔火罐的原理是什么?”邓医生一边演示这拔火罐,一边告诉大家:“拔火罐是用火把罐里的氧气烧掉,里面形成负压,从而吸附在人体。”
![](./W020220803713800001077.png)
“怎么取罐呢?”同学们好奇地问道。“一手下压皮肤,让空气进入罐体,一手把罐子拿下来。”邓医生边说边演示,“这个穴位是委中穴,腰腿疼痛的人就可以在委中穴拔罐。”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担心这个拔罐是否会疼。
![](./W020220803713800133057.png)
“国家标准的耳穴有93个穴位,临床医生有的能用到200多个穴位”,邓医生一边拿着耳朵模型,一边演示耳压法预防控制近视的穴位,把王不留行籽贴在耳朵的穴位上。同学们纷纷尝试着互相给对方贴穴位。
![](./W020220803706514866579.jpg)
“这是中药茶饮,里面有枸杞、金银花、决明子,决明子名目,金银花清心热,枸杞明肝肾”,邓老师介绍着茶饮,大家品尝了中药茶饮。
![](./W020220803706514914194.png)
![](./W020220803706515004759.jpg)
在百草园里,邬杏龙医生教同学们认识中药,“这是格桑花、吴茱萸、菊花、栀子……大家闻闻吴茱萸什么味道,吴茱萸打成粉末贴肚脐,可以促进小肠排气。”同学们兴奋地识别着草药,“想不到小小草药有如此功效。”
![](./W020220803706515056845.jpg)
![](./W020220803706515100609.jpg)
![](./W020220803706515145481.jpg)
![](./W020220803706515194817.png)
“金陵医派始于葛洪炼丹”,在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年轻的讲解员莫慧向同学们介绍着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张简斋的诊所、丁泽民的诊室、进京赶考的飞虹桥……这个是宋代太医院考试用的针灸铜人,穴位注入水,考试的时候,穴位蒙起来,扎中了,就会出来水,扎不中,水不会出来,以此来考试。”同学们听完露出了惊讶的眼神。
![](./W020220803706515280448.jpg)
![](./W020220803706515322111.jpg)
最后,韩旭东医生还教同学们做香囊,金陵小郎中之医路“童”行圆满结束。同学们表示,这次收获颇丰,直观地感受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神奇,将来要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