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颇具古意的朗诵从教室里传出,如果不是在聋人学校,你会觉得,这就是一堂普通的诗词课。
实际上,这是11月2日,南京市聋人学校高一(3)班教室里发生的一幕。这堂课,是语文老师陈燕为聋人学生们讲授的古代文学课。在课上,她通过对诗经《芣苢》和宋代杨万里《插秧歌》的解读,带领学生们感受农事劳作的情景。
陈燕,南京市聋人学校语文老师,江苏好人、南京好市民、南京市教科研系统先进个人。而对她的学生而言,她则同时拥有三种角色:老师、朋友、姐姐。
南大高材生走入特教行业
陈燕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校园时期的她就是个风云人物——南大团委宣传部部长、《南大青年》编辑部常务主编、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助理,这一系列头衔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按她的说法,在校期间,她的职业规划是轻松而多样的,而成为特教老师,根本想都没想过。参加社会实践时的一些经历让陈燕对残疾人这个群体产生了关注,她也进一步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发挥所长帮助更多的人。
2012年底,陈燕和老师同学一道参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经历令她记忆深刻。带着对听障群体的了解与关注、对手语和诗词的着迷、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毕业后她推掉了重点高中的任教邀请,来到明故宫旁的南京市聋人学校。
“跟聋人谈诗词,是不是个笑话?”
谈及刚进入聋校的心路历程,陈燕有许多感慨。她来到特殊教育学校时满怀憧憬,但现实很快给了她一记重击:聋校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多数学生在高中之前就读于当地特校,学的是自编教材,最多只知道李白。更大的困难在于,因为感官残疾,孩子和家长、孩子和老师、家长(很多也是听障人士)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诸多困难。
怀揣“满腹经纶”,却无从“说”起,无人“听”懂,这样的学生该如何教?跟他们谈诗词,是不是个笑话?困苦之际,陈燕还是决定从诗词下手。在她看来,诗词是最富有意象和美感、最蕴含深情的,而学生们最缺失与最渴求的正是情感、共情、理解、鼓励、慰藉……所以诗词成了陈燕解开这些难题的钥匙。
在以前的诗词教学中,老师是把诗句里每个字都用手语打出来的,聋生很难理解,只能机械学习,陈燕就反复琢磨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最终她创造出了依据情感和意境用手语诵读古诗词的独特方法,比如“白日依山尽”,一个“山”和一个“日”两个手语动作,“日”向着“山”靠近,聋生一下就懂了。就这样,她用手语让这些原本可能只知道李白、只会背三五首诗的聋孩子,沉醉在无声的诗词之美中。
“苦恼之中蓦然回首,原来他们是那么可爱”
从2013年开始工作,陈燕已经在南京市聋人学校度过了10年时光。10年来,她一直试图让手语诵诗成为聋生发展语言、提升素养的最大助力,而实际上,她也做到了。改进传统聋校诗词教学模式,更新手语诵诗呈现方式,打造“手绘诗意图”“诗词小剧场”“跟着诗歌游金陵”等创意诗词教学活动,这些都是陈燕的各种创新。
为了让更多的听障人士在诗意中自信昂扬,传承文化经典,陈燕还编著了《中华手语大系》,用手语这种优美的无声语言解说汉字、诵读《论语》、吟诵唐诗,让听障人群共享主流文明,体会人生诗意。
而《手语模态对句子加工的影响》《手语在聋校文言文教学中的使用问题及策略》《视觉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多通道交互式聋校教学模式研究》等一系列论文和学术成果,让她在教学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但最让陈燕感到欣喜的是学生们的改变。在日记、作文中,孩子们形容微风拂过花树——“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形容假期未能回家的自己——“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聊起这段经历,陈燕说,她也一度为无法通畅交流而焦急,曾为学生基础薄弱而苦恼,曾为教学相去甚远而忧心,然而回顾前路,蓦然发现他们也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懂事。
“要教会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
和老师一起读诗散步的日子里,学生们渐渐学会了正常友好的情感表达,平和自然地与人相处,不再苦苦纠结于不同常人的听力缺陷,也不再时时沉溺于无法排解的自卑情绪。课前的手语诗词共读与诗歌故事表演成了学生们喜爱的活动,而他们的世界也因为诗词而渐渐灵秀。
2021年,带着和学生的诗词之约,陈燕经过南京市、江苏省和全国三级赛区选拔,成功入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成为百行团选手。在节目第二期、第四期分别以阵营第一和全场第一的优异成绩两度登台,成为第六季历经所有答题环节且得分最高的选手,荣获赛季“优秀选手”称号。作为江苏省教师行业唯一代表,陈燕在节目中全面展现诗词特教与诗意人生,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特教事业,关爱特殊学生。
看到自己的老师真的站上了央视的舞台,学生都深受鼓舞,倍感自豪,纷纷以她为榜样。2022年,陈燕又圆了学生的诗词梦,带着学生王逸玘再度登上央视的舞台,手语诵诗《将进酒》感动全国。节目播出正值冬残奥会,残联主席张海迪也为她们点赞。
诗词浸润了聋生的心,在南京这座“世界文学之都”,陈燕和她的手语诗词社团“出镜率”很高,许多省市级大型文体活动中,人们总能看到站在台下的陈燕,用轻快舞动的手语,指挥台上的孩子们在无声中吟诵中华经典,尽展诗意风采,助力文学公益和社会公益。也许聋生在吐字发音上会有一些含混不清,在动作配合上还要依赖老师指挥,但陈燕总是微笑着鼓励即将登台的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
问及她对自己职业选择的看法,陈燕说了一段很有诗意的话:也许我这一生都不会因馥郁一路桃李芬芳而获得成就感,更多的则是像大河上的渡轮一样昼来夜往,像天幕边的星辰一样东升西落,在樱花落处蔷薇开时,将独属自己的一抹芬芳深藏。
天生我材必有用,对那些聋哑孩子是这样,对陈燕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王清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