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厚德强能 励志笃行”的文化理念,万年小学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探索出科学优质、多方共赢、学生发展的“双减”服务方式,全面推行“双减”工作,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
增课程,以劳动实践育人
多彩的劳动课程建设。依托悦来镇东教城装备项目优势,“创意工坊”课程落地生根;借助裴蕾村活动基地万年特产“千年人参,万年芋艿”的农耕课程红火开展;实践基地长征村绿地公园《百鸟园》课程、校本化《孔雀园》等养殖课程先后成长起来。并将每个课程设计成三个活动区域,文化探秘区侧重于历史沿革与文化渊源,活动设计区让学生创意设计、实践操作;成果展示区主要展示学生动手操作、创新设计的作品。
丰富的劳动生活实践。一是参加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在家庭小主人的身份下,孩子熟知家务相关的基本常识,制定家务劳动菜单:锻炼了学生穿衣、整理被子衣服技能,能熟练打扫卫生、为家人煮简单的饭菜。节庆时刻,可以帮助家长做家乡传统美食。二是轮值学校管理,增强劳动意识。在学校小管家的身份下,在教室内饲养小绿植、小动物。三是开展社会劳动,体验劳动意义。在社会主人翁的身份下,在劳动实践基地上管理小花园、锤炼种菜、种粮和进行田间管理,使学生了解农耕特点,懂得劳动的辛苦,进一步培养孩子各项技能。为培养新时代所缺乏的高层次劳动人才打下基础。
合理的评价劳动成果。学期结束,针对一学期的学习,学校将会进行活动总结,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负责好活动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展示。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引入过程性评价机制,着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估,评出“创意之星”“创意达人”“最佳搭档”“最佳合作奖”“最佳环保奖”。
增研究,让作业减量增质
健全管理机制,全科统筹优化结构。学校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成立“作业减负提质”领导小组,实行每日作业审核制,对作业进行总量审核监管。并建立质、量、评、研的作业考核机制,将作业编写能力、作业量控制、作业的有效反馈和作业改革研究纳入教学考核,促使每名教师能真正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引领搭建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组织教师参与各项培训学习活动,并借助阅读提升作业设计能力,通过组织活动向他人或团队借力,促进教师树立全新的作业观念,提升专业素养。
优化作业设计,真正落实减负提质。鼓励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在常规型作业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作业——个性化作业与实践体验型作业的设计。
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化,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运用积极的批改符号、评语、奖品等,对学生作业做到“多维”评价。从而唤起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通过增设劳动课程,孩子们掌握一定的技能,也提升了一定的劳动素养。我校学生通过系统劳动能力的培养,具备清洁与卫生能力,整理与归纳能力,烹饪与营养,简单的工农业劳动能力,新技术体验与应用能力。通过持续性劳动,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弘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教师通过增加作业研究,使作业“提质减负”,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给学生自主表现提供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通过双增并施,积极推进了“双减”工作的落实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施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