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执着老年教育,倾情铺展夕阳画卷
2023-05-16 10:2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不论年岁多大,激情的火花一直伴随着你,生命对于你就是恋爱。你的内心永远充满活力与纯真。你最好的年纪就是你的每一岁,只要活着,你就不允许自己原地踏步,生命的功课就要继续。”有“书生校长”雅号的刘崇国在读美国作家索菲娅《幸福的秘密》一书时,用红笔重重地给这段文字注上记号。

2018年4月,江苏省如东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如东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刘崇国到龄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苏北等地纷纷抛来橄榄枝,请他去办学,他都婉拒了。他恪守一句古训:“父母在,不远游。”他常戏言,家中有四个“八五”后(父母、岳父母都是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作为晚辈要有尽孝道的义务。因此,他毅然留守如东教育这块热土。

2018年6月,县委组织部安排刘崇国到县老年大学担任常务副校长。对于这样一项全新的工作,他倾注满腔热情,刻苦学习钻研,敢闯敢试,改革创新,逐渐打开了老年教育一片新天地。

作为县老年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崇国充分发挥党员学员在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组织400多名在校党员学员开展“乐龄讲坛”党员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他宣讲十九大首场辅导报告,深入浅出,直抵人心。学校成立老年大学“扶海银潮”志愿服务总队,他带领7个支部党员骨干分子紧抓“组织领导”关键点,紧扣“立德树人”根本点,紧贴“工作融合”切入点,常态化、自创性开展丰富多彩“老有所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老年党员学员的志愿服务热情。他带头组织全校党员、学员开展“献爱心”活动,先后两次走进如东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跟特殊儿童联合开展文艺演出并向特校学生捐款5万多元。他充分发挥文艺类班级党员骨干作用,走进社区开展“蠙城之夏”文艺专场演出。

在他的引领下,老年大学学员们“争先创优”蔚然成风。在老年大学一间会议室一面墙上挂着一面锦旗,是赠送给该校学委会委员、交谊舞一班班长邵新平的,上书“舍己救人高风尚,雷锋精神万代传”;学员刘文彬所住小区为无物业管理小区,他牵头成立小区管理小组,负责小区管理工作,赢得了小区业主广泛赞誉,被推荐为“如东好人”。三年疫情期间,刘崇国组织党员同志捐款捐物,文学、历史班学员,原县人社局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郭必娟一次捐款1万元。学员们积极参加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上街打扫卫生、开展宣传,摄影班的学员学以致用,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场景,留下珍贵的记忆。

“面对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办高质量的老年教育,为老年人赋权增能,使老年人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展示人生价值,享受人生幸福。这方面,我们老年大学责无旁贷。”刘崇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来抓。2019年11月,如东县老年大学承办了南通市老年大学协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现场研讨会,这是市老年大学协作委三十多年来首次召开这样的主题现场会。学校精心打磨,推出了文学、交谊舞、电钢琴、烹调四堂课,对全市老年大学领导、教师开放。会上,刘崇国代表学校系统阐述了“愉教乐学”教学主张,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

“老年大学提倡的老有所乐的‘乐’不同于俱乐部、茶馆、麻将馆之乐。它首先姓‘教’,我们力求通过课程设置引领老年人朝向精神明亮处乐享人生。”刘崇国对“老有所乐”有着深刻独特的理解。他建议将智能手机、养生保健课作为老年教育必修课程,五年来先后新增了经典诵读、硬笔书法、植物栽培、古玩欣赏、古筝、电钢琴、旅游地理、楹联等知识类课程,文化的意味更浓了。

刘崇国与学校管理团队一班人创立县老年大学文化艺术节,并成功举办了三届。每届分班级、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展开,不再是文艺班的专场,非文艺类班级也参加,各展所长。文学班组织读书交流,借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经验,开展成语接龙、飞花令等活动,寓教于乐;烹调班的学员烧饭做菜、品味交流;植物栽培班的学员们将自己最得意的一个个盆景拍照、取名、制作班级美篇……艺术节活动持续开展一个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每一个学员乐在其中,均有所得、有所获。

刘崇国兴趣广泛、身体力行。他亲自参加全县老年春晚,先后两届担任如东县老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他亲自参加如东县“扶海书香”云诵读展播活动,与5位经典诵读班的师生反复打磨,精益求精,两届诵读分获二、三等奖;他亲自在文学班开设唐诗赏析课程,在老年学员中广受好评;他带头在老年学员中开展校长荐书、读书、听书活动,首批推荐报告文学《天黑得很慢》、有声图书《蒋勋说红楼梦》;他亲自参加学校合唱团节目排演,在建党百年之际,县老年大学组团参加全县机关组大合唱比赛,他也亲自登台,与近80名合唱团团员高歌一曲《祖国颂》,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获一等奖。他指导学校开展教育科研,主持市级立项课题《老年大学文化艺术节实践路径的案例研究》已研究四年,目前正在编印《蠙山红叶——老年大学文化艺术节实践路径的案例研究》一书,为今年5月结题做好充分准备。五年来,他执笔撰写的近10篇关于学校党建工作、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的文章,或发表于《老年教育》杂志,或在省、市论文大赛中获等级奖,并多次在省、市老年大学协会年会上作经验介绍。在老年大学工作五年,他同机关在职人员一样,从周一至周五,在校园里总能看到他与师生员工一起奋斗的身影。

为全力推动老年教育高标准发展,他积极参加全国老年大学协会举办的标准化示范校创建培训,他边学、边思、边干。目前,如东县老年大学获得申报创建“中国老年大学标准化示范校”的资格,成为南通市县级老年大学中的唯一,今年正准备迎接领导专家的现场评估。

五年来,如东县老年大学建筑面积和学员人数均实现了翻番,目前,全校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共有54个教学班,学员总数达1200余人。学校先后获评县、市“敬老文明号”先进单位。他组织撰写的《如东县老年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获评市二等奖,先后组织艺术类班级学员参加国际、全国、省、市书画类竞赛、线上文艺类节目展演竞赛,100余人次获奖。

去年11月16日,在如东县县管干部荣誉退休仪式上,刘崇国代表65名当年荣退老干部发表感言:“退休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人生旅途的一个全新起点。我们这批老同志一定会坚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如东经济社会发展。”

刘崇国退居二线后,除了担任如东县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外,他还是江苏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智库专家、县“银发人才工作站”站长,县委老干部局聘请的老干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队队长,如东县老年书画研究会第六届会长,如东县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如东县老年大学文学班、经典诵读班、楹联班、硬笔书法班、大众哲学班班主任,《蠙山红叶》执行主编,多本校本教材前言撰稿人……

诸多头衔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辛勤的付出,是人格魅力的一次次自然散发。他担任“县图书馆老年大学分馆”馆长,个人自觉捐赠文学、教育、历史等方面图书400余册。该馆采用“无为而治”办法,即借书、还书没有任何手续,自选、自借、自还,目前为止,总计3500本图书无一丢失。

从2018年6月走进如东县老年大学,到今年五月底正好五年,进校时还是一头青丝的他,五年过去了,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五年老年教育的管理服务工作,刘崇国时刻不忘自己心中的追求,用爱心点燃一簇光亮,绽放出岁月厚积后最灿烂的光芒。元代诗人李之仪《咏苍髯》诗云:“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存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桑榆未晚,夕阳正红。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老教育管理工作者、一位老党员的人生信仰。(康海群)

标签:老年大学;如东县;学员
责编:王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