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何方:赓续创新,让传统文化涵养创意灵感
2022-02-25 16:11:00  来源:《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  
1
听新闻

何 方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平面设计系主任,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首批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英才,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

2019南京创新周形象标识

亚投行徽标

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LOGO

江苏发展大会“锦绣苏”LOGO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LOGO

浦口火车站街区LOGO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标

以绿色和书本为基础元素,南京的“南”与文学的“文”融合同构;书籍组成的字母“N”精妙美观,将南京文学之都的文化品味蕴于一象、创意呈现。

云锦织成“蘇”字,携手共进的人、鱼、禾苗等元素组成江苏意象,红黄绿色饱满而不失沉着,江苏发展大会LOGO描绘出蓬勃向上的“锦绣苏”愿景。

上下两弧流动而不封闭,以桥梁和管线形态象征着国家和区域间的互联互通,AIIB四个字母横贯其中……简洁而寓意深厚的亚投行徽标,向世界展示出极富设计感的形象之美。

在方寸之间用心经营、立象尽意,以艺术巧思弘扬传统、创造新韵,以视觉语言对话万物、沟通世界。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何方,用一系列构思独到又意蕴万千的“何方意象”,向外界诠释着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对文化的传承创新、对艺术的隽永追求。

闳约深美:立象尽意于方寸

漫步于南京文化特色街区长江路,不少游客会在长江路标志性LOGO前合影“打卡”。LOGO由汉字“长”与沙漏同构而成,简约却极耐咀嚼,能以形象唤醒游人感知,让人感受到这条经典之路上历史与时尚交汇结合,日夜交替、永不停歇的蓬勃生命力。

“标志的设计灵感,源于我漫步长江路的切身体验。”在设计之初,何方曾用双脚重新丈量了一遍长江路,用脑海将长江路与周遭的文化元素串联起来。

在何方的设计中,标志内各个元素、线条交汇于“长”字中心一点,随着中心点移动,虚、实两个区域内的线条都将随之重组,形成截然不同的造型。她让设计技艺与情感体验融合淬炼,将动态与静态、时间与空间浓缩于设计作品中,将无限的“意趣”蕴含于想象之中。

《易传》有云:“圣人立象以尽意。”于方寸之间,求立象尽意,这也正是何方贯彻于艺术创作中的哲学理念。匠心以成“象”,“象”生而“意”展,作品衍生出的意境、神采、气韵,能引发观者无限遐想,赢得共鸣,触动内心。

正如何方所言:“标志设计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它不只是简单的造型设计,而要在方寸之间,蕴含传递出的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寓意。”

设计集简约造型和深层内涵于一体的“何方意象”不胜枚举。2019南京创新周形象标识,以南京城市名称首字母“N”为设计本体,LOGO本身是全黑颜色,“N”是“NANJING”的首字母,也是“NEW”的首字母,寓意黑科技、巨大能量和无限创造力,代表各种新能源和大会所链接的各种平台。棱角分明的“N”造型充满运动感、科技感和未来感,将和南京城一起进入创新时代。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章剑华曾以“闳约深美”评价何方设计:闳是美的基础,约是美的追求,深是美的内涵,美是美的呈现。何方是“闳约深美”的实践者。

赓续文脉:传承转化赋新韵

赓续中华文脉,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通过形神兼备的继承转化,焕发经典文化元素的活力与魅力,是何方创作的重要遵循。

没有脱离时代的设计,也没有脱离民族文化根源的设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藏。回看中国古老文明与传统造物并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希望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去寻找东方的根脉,形成与当代的对话。”何方在论文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文化遗产、手工匠艺等传统文化元素,是当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不仅有“形”的创新借鉴,更有“意”的拓展延伸,以中华传统文化涵养创意灵感,让流动的传统对接生动的当代,何方创作了不少优秀设计作品。

首届江苏发展大会独具匠心的“锦绣苏”LOGO,其中最别致的创意,便是对南京云锦的使用。南京云锦是令江苏骄傲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其织成“蘇”字,惟妙惟肖,厚重生动。何方曾特别提到,“锦绣苏”的灵感来源是云锦中的海水江崖纹,标志中红橙绿的用色也是从海水江崖纹中提取而来。一番淬炼提取、含英咀华,何方完成了对云锦元素的再设计、再升华。

通过让传统与历史跨时空对话,何方不断孕育出新的艺术巧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标中,公祭鼎、南京城墙等元素再次被何方赋予新韵。标志创意来源是古代南京城墙的造型,由城垛和长方形的城砖构成。城墙是对历史时刻的见证,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器和用于祭祀的重器,代表肃穆庄严,表达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价值。

“文脉的传承与延续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设计正在以独特的方式介入这一伟大的历程。”何方表示,传统文化宝藏如源头活水,给予了创作者们智慧的启迪,启发了她不断探索创新设计的路径与方法,以自然的设计风格将流淌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优秀文化传达出来。

沟通世界:时代手笔绘“包容”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如果说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弘扬丰盈了何方作品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厚度,那把目光投向世界的全球视野,以及对时代精神的精准把握和创新表达,则让何方创作呈现出开放包容、融贯中西的艺术品格,诸多设计杰作赢得了世界目光。

把时间的指针回拨到6年前,由何方设计的亚投行徽标,在亚投行开业仪式上正式亮相。两条弧线将亚投行英文简写“AIIB”夹在中间,这就是徽标的主要构图。何方曾这样解释徽标的蕴意:椭圆外形象征着地球,彰显出亚投行成员国的全球性;上下两条弧线象征着国家和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整个LOGO的中间AIIB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A”不仅代表ASIAN(亚洲),还代表ACCEPT(接受);“B”本身意思是BANK(银行),还有BELIEF(信任)的意思……标志颜色是锦红色,这种红色比“中国红”稍暗一些,更沉稳大气,寓意“前程似锦”,这是标志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图形符号的匠心运用,英文字母的意义延展,中国元素的融入碰撞……亚投行徽标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构图,但它所展现的没有国界的形式语言,易于“阅读”、识别和记忆,涵盖广阔,意义丰富而通达,获得了世界性的认知与认同。

让多元设计元素与不同文化语言进行融合重构,让创作既彰显我国传统审美旨趣,又能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何方一直在努力实践。在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LOGO中,何方用11根彩色线条勾勒出一只展翅翱翔的飞鹰。雄鹰展翅体现中国和东盟国家青年以开放之姿,奋发有为,共谋发展;11根彩色线条使用中国和东盟十国国旗主色,相互交叉,寓意11个国家民众心心相印,不同文明之间和谐相处、交流互鉴。

如何提升设计的创新性和生命力?在一次学术报告中,何方鼓励学生们要扎实掌握专业设计技能,提升国际化、科技化、人文化视野,同时开展多学科跨界思维。“通过这些尝试,就一定会找到开启创新、创意思维的金钥匙,提升自己设计的原创力。”

2003年毕业后,何方选择在南京艺术学院留校任教,一直教学到了今天。她是一名成熟的创作者,也是一名执着岗位的引路人,潜心引导学生们精耕专业,提升技艺,放眼世界。“我本人最看重的是学生对专业的真正热爱。不管天赋如何,热爱是最关键的。”多年来,何方已指导学生在全国设计比赛中获金银铜奖20余次,包括全球华人设计比赛“靳埭强设计奖”未来设计师大奖、白金创意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全场大奖、金奖、GDC15提名奖、泰达杯全球大学生设计比赛金奖、金点概念年度最佳设计奖等权威竞赛的奖项。

记者 张东海实习记者 姬传涛

标签:
责编:李艳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