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沛县第三中学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素质教育资源,同时协调社会力量,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组织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中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又获得一份自己喜欢的“特长”,形成“团结、紧张、活泼、严肃”的良好学习氛围。
学校按需设置形式多样的社团课程“菜单”,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学校社团课程设置休育、美育、益智、趣味、才艺等5大门类16种课程,完全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口味”,做到了“众口不再难调”。
学校因地制宜设置灵活多变的上课样式,从周一到周五每组若干班级轮流上课,学生采用走班制,化整为零,学生遍布操场、体育馆、微机室,再充分利用因上社团课空闲的教室,解决了班额多、场地少的矛盾。
学校发挥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教师的学科优势,充分挖掘其他教师的特长潜能,组成了有20余位专兼职教师且较为固定的授课团体,通过这一举措解决了师资短缺的难题。
体育社团课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田径等专业课程,学生在社团课上学到了相关体育专业运动知识,弥补了每周体育课程的不足,填补了学生对自己感兴趣体育项目的认知空间。
美育社团课开设硬笔书法、美术技法、音乐课程,通过学习,学生系统接受书法、美术、音乐教育,改变了以往对书法课、美术课、音乐课的认知。书法课使学生在汉字笔画的间架结构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美术课训练中国画的绘画技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艺术价值,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音乐课教会学生从喜欢唱歌到会唱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美育的一系列课程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益智社团课开设围棋、编程课程。围棋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通过围棋课程使学生在黑白博弈之间明白了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编程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编程课程改变了学生对电脑的片面认识,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音乐社团课程、趣味社团课开设摄影课和手指操课程。学生在光与影的和谐中感受瞬间留存的美和记忆,把课堂掌握的基本的摄影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发现美、热爱美的良好品质,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绪。学生可以在手指操课上纾解学习压力,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训练手指灵活性,训练手脑协调发展。
才艺社团课开设播音主持课程。通过课程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使一些学生的肢体形象发生了变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生们对社团课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每周最期待的就是社团课,在社团课上学到了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我以前认为电脑就是玩游戏,是编程课开拓了我的眼界,改变了我的认识。”“围棋课对我学习数学有帮助,我发现我能静下心思考问题了!”“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我感觉到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枯燥了。”“我通过社团课学习我发现我并不笨,老师说我唱歌有天赋。”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沛县第三中学校长黄厚义认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指导思想,更是第三中学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面临的重大课题。
他指出,第三中学积极探索“三好两长一合格”学生成长教育机制,打造德育新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有能落实易实践的理论依据,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需要务实有效的课程体系支撑。当前第三中学锚定目标、凝聚合力以社团课为突破,打破“双减”背景下以分数为主导的学习和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习的瓶颈,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推进第三中学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