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蓄力,为成长赋能
——南通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的德育实践与探索
2022-04-15 11: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为生命蓄力,为成长赋能

——南通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的德育实践与探索

“水有源,故能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劳动教育就是帮助孩子们追溯生活的源头,扎下美好生活的根基。只有劳动,才能为孩子们的生命蓄力,为他们的成长赋能,给予儿童生命拔节的力量,助力他们成长、成才、成人、成功,绽放精彩的人生。南通市海门港实小的劳动教育强调亲近传统文化、亲近乡土馈赠、亲近自然课程,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以学生为本,情境作业为生活增色

学校参照李吉林老师的情境课程理论,以“儿童,知识,社会(自然)”三维度整合,帮助儿童寻找和链接丰富的“乡村生活”“真实生活”,为儿童发掘主动学习的源泉。

农田里有好多植物、昆虫、小动物、各种各样的果实值得儿童抚摸、发现和追索。有家长在现场陪伴、支持儿童的探索。完成“田园情境作业”就成了乡村儿童发展的美好样态。

以生活为源,校本课程为发展蓄力

一个个鹅卵石彩绘作品凝结着孩子们的智慧和艺术创意。从石材的挑选、处理,绘笔的选用,到创作构思,再到展示成品。孩子们去海边动手捡拾鹅卵石、用心制作的过程,也是一路领略了一件艺术作品是如何在自己的手心诞生的审美劳动的过程。

衍纸工艺作为一门独特而古老的折纸手工艺术,一直都深受广大纸艺爱好者的喜爱。衍纸就是通过卷曲、弯曲,捏压而形成原始设计形象的一门折纸艺术。

海贝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亮丽的色彩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海门港实小学充分利用这个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容”文化特色,开发和实施了深受学生喜爱的靓贝课程。

学校的“一根稻草也疯狂”课程,已经成功举行了三届,获得了江苏省、南通市的课程案例评比一等奖。

以发展为根,生活课程塑育人体系

对于做家务,我们引导家长形成了清醒的认识——孩子的未来是要靠自己去开创的,而独立的生活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和锻炼。现在,每个同学在家里有劳动岗位,很多项家务活儿都驾轻就熟。

低、中、高三个年段的生活课程构成“三层”序列,每个领域的家务劳动内容螺旋上升,强调尊重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将家务劳动具象化,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引,力求让每个年段的学生都能得到家务锻炼。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分年段、分内容设计了家务劳动教育清单,指向学生成长,从三个角度梳理了家务劳动内容。

以评价为帆,劳动教育立润心标准

劳动课程要想在项目上“立得住”,在内涵上“落得准”,在教学上“用得好”,在学校文化上“行得远”,这就需要发挥劳动课程的联动评价机制,从点到线、到面、到体,最后到群,与生活其中的师生在生活上息息相关,在精神上遥相呼应。

一个美好的展示平台胜过一千句表扬的话语,因为它更走心。

公众号平台互动。我们将分散的劳动课程信息、课程活动、课程作品等,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机制,达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社区之间分享、交流,实现多项互动,彼此交融。让社会看见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让学校和学生感受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期待。

表彰奖励是提升德育素养推进的有力举措,劳动课程的激励评价更是不可或缺的课程。它需要教师、家长的不断鼓励,通过引导性评价等策略,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劳动教育,正在拆掉阻隔社会与学校之间联系的“墙”,让学生像农民、像木匠、像工人、像园艺师、像设计师……一样在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这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学校劳动课程建设的一种符号、一种标志、一种朝向。

“人”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儿童的成长是学校存在的全部意义。劳动创造美的朴素哲学思想才会根植于童年的心扉。海门港实验小学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让儿童站在劳动美的正中央。(高石晓)

标签:课程;劳动教育;劳动
责编:王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