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经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实施的2022-2023年度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数字经济下的未来劳动力技能提升”项目的在线启动会召开。
中心(馆)职业教育发展处处长赵林主持会议
本次项目启动会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升职业院校师生的信息化能力的目标要求,计划在一年时间内,在河北、福建、贵州和新疆等省(区)遴选 50 所项目院校,就国际数字素养认证(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of Digital Literacy,简称ICDL)的相关课程开展教师培训,并资助100名教师和2250名在校学生参加 ICDL 认证考试,同时为西部地区项目院校配备一定数量的硬件设备,用于开展项目教学、项目研讨和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相关研究,探索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技能的培养方法与模式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助力学生高水平就业。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募资部副主任随红旗首先致辞,介绍了项目实施的背景、项目实施以来的工作成果及项目教育资金的落实与监管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切实落实了国家关于职业发展的政策精神。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将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落实和监管,保证项目的公益性和社会影响力,切实促进职业院校师生信息化能力的培训,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进程。
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企业社会责任经理马文艳女士对项目合作的实施及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她表示,戴尔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教育公益领域的合作已有多年,本项目自启动以来取得了稳定的进展,相信未来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的指导和带领下,在各方工作人员的持续推进下,项目必将持续取得教育硕果,为社会创造价值。
中心(馆)副主任赵宪志致辞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副主任赵宪志对项目实施的背景与过往成果进行了总结,就新一年度项目开展的任务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实践、加强项目管理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南昌大学杨彦军教授作主题报告
会议还邀请了南昌大学杨彦军教授为项目院校作《数字经济时代职业院校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主题报告。杨彦军教授从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数字素养培养的内涵结构、项目设计理念及主要内容、历届项目典型经验介绍、项目实施效果与实践意义等几个方面对项目进行了详细解读与专业分析。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教育发展处负责人姜博仑老师就项目背景、项目目标、具体工作内容和项目管理做工作部署。ICDL中国项目管理中心工作代表甘强对ICDL课程内容、功能展示、课程优势、考试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河北、福建、贵州和新疆四省电教部门项目负责人、50所项目院校工作人员和ICDL中国项目管理中心工作代表等约1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